夫妻俩带着儿子吃罢了早饭,刚刚被何文承打发出去买手信的小厮来旺就提着滴哩嘟噜的几个纸包和几个竹篓回来了。
来旺将东西放到了一边的空桌子上,看着何文承说道:“爷,东西都买来了,您看看还缺什么不?要是还缺什么,小的赶紧再去跑一趟。”
何文承走到桌边,看着那一封封的致祥斋的点心,又看着封皮儿上写着点心的名称,一包一包地翻看了一遍,点了点头,确认这些都是自己姑姑喜欢吃的东西。
又看了看其他几样物件,点了点头,“行了,就是这些吧。你吩咐外面将驴车准备好,少爷要出城,吩咐小顺子赶车,你也跟着。”
“是,那小的这就出去备驴车。” 来旺嘴里应着,人也跑了出去。
这个来旺腿脚快,胆子大,做事麻利,身上还有点儿拳脚功夫,何子英只要出门都是让他跟着。
何况来旺还认字,既是何子英的小厮,又是何子英的书童,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来旺只比何子英大了几天,两个人处得倒像是兄弟一般。
何子英就是个典型的年少俊书生,出门有来旺跟着,何文承两口子也就放心多了。
功夫不大,就听见一阵儿咚咚咚的脚步声传来,何文承扭头儿朝屋外一看,果然是那个腿快的来旺跑回来了。
来旺掀开门帘儿跑进来,“回老爷、夫人、少爷,驴车已经准备好了,小顺子已经在门口等着了。”
何文承点点头,“你把这些东西都搬到驴车上去。”
“是。”来旺应着,上手拿东西。
夫人看了看,来旺一个人一趟也拿不完,于是叫过来刘嬷嬷,“刘嬷嬷,你帮着来旺拿一些,就都送出去了。”
“是,夫人。”刘嬷嬷上前将几包点心和一些轻巧的东西全都提在手里,剩下的,来旺全都自己拿着朝外走,直接将东西先送上了驴车。
何文承夫妻俩一起儿往外送着何子英,何子英的娘不住声地嘱咐着何子英:“英儿啊,路上要小心,又没有多着急的事儿,别催小顺子,告诉小顺子,让他把驴车赶慢点儿,稳稳当当的。”
“知道了,娘。”何子英耐心地听着、应着。
何文承抬手递过来一个荷包,“这里面有些银子,你拿着。”
“谢谢爹。”何子英将荷包接过去。
何文承笑了笑,“爹就你一个儿子,给你银子花还用说谢?”
何子英听了,低头笑了笑,“那也要谢呀!父母的养育之恩大过天,孩儿现在还要靠爹娘养,等儿子以后出息了,再好好孝敬爹和娘。”
“好,有你这句话,爹娘就心满意足了。”
夫妻俩将儿子送出了大门。
小顺子拿着一根儿小鞭儿站在驴车旁正等着。来旺则探头探脑地往大门里看着,见三位主子出来,忙迎上前去,将装着何子英换洗衣裳的一个小包袱接过去,转身放进了驴车里。
“爹,娘,那儿子就上车走了。”
“好,路上小心。小顺子赶车别太急。”夫人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
“放心吧,夫人。”小顺子点头应着。
“来旺,把少爷照顾好啊!”
“夫人,老爷,你们就放心吧,来旺一准儿把少爷照顾得好好的。”
该嘱咐的也都嘱咐了,何文承夫妻俩看着儿子上了驴车。
何文承又高声叮嘱了一声:“英儿,见到你姑奶奶,告诉她老人家,爹忙过这两天就过去看她,陪着她住几天,到时咱爷儿俩再一起回来。”
“知道了。爹,娘,您二位进去吧,儿子这就走了。”
“好,路上小心。”
儿子出门,“路上小心”这四个字似乎永远都不是只说一遍两遍的。
小顺子催动了小毛驴儿,驴车走动起来,小毛驴儿脖子上挂着的串铃哗楞楞哗楞楞地一路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