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周公瑾,诸葛孔明不是这个形象。
你瞧,人家后世子孙作证,诸葛孔明也是羽扇纶巾!
——
和姜海蓝同行的都是一起来参加婚礼的她的大学同学。
其中有个本地人,带着大家横穿大学去旁边的风景区,顺便逛一下校园。
姜海蓝便将直播摄像头调高,让直播间的观众们看看现代的大学。
这所大学位于山脚下,绿树、草地、湖泊,一排又一排的楼房。
横穿校园的马路上往来的年轻男女挺多,有拖着行李箱的,有抱着书本的,有骑着自行车的……
姜海蓝回忆了一下自己有没有给观众们说过他们这个时代的大学。
她回忆不起来。
于是权当没有说过,一本正经地从头介绍。
【……读完高中三年后,参加高考,然后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和各大高校划的分数线,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来填报。高校在报名的学子中选择合适的录取。】
【大学是分专业的,每所大学都有很多专业,比如我
们法学,比如医学、文学、数学、管理学、农学等等。当然了,各所大学的专业不完全一样,也没有哪一所大学能涵盖所有的专业。】
她简单介绍了一下分专业教学、修学分毕业、毕业答辩,笑道,【所以平时大家都开玩笑,讲大学生为了学分能有多拼。】
【什么把PPT做出花来,什么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什么拉着室友参加比赛一路杀到决赛,什么明明是语言专业却苦修市场营销,什么明明是社恐却在公众场合“发癫”拍视频……】
【为此还有个段子,说如果把几万大学生投到三国时期协助诸葛亮北伐,以学分作为奖励的话,大家一定会拼死拼活、竭尽所能帮助蜀汉点亮科技树。届时北伐算什么?说不定能推平全国呢。】
——
“大学四年,这么说,后世的学子岂不是少说也要念十六年书?”
唐朝位面。
韩愈感到很不可思议,向好友柳宗元、刘禹锡道,“他们是每个学子都要读这么多年书吗?”
刘禹锡回忆片刻,“不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要求每个人必须读到初三,之后……想读高中,要通过考试?”
之前姜海蓝曾经说过,中考没能达到各高中录取分数线,就不能继续读书了。
和高考考大学一样。
“中考刷掉一部分人,高考刷掉一部分人,读完大学,那确实是至少十六年。”姜海蓝说医学生要读五年。
柳宗元笑道,“他们后世的知识那么多,十六年怕是也只能学点皮毛。”
可如果不是学那么多学科,又怎么能够建造那样一个世界?
韩愈叹道,“前十二年学基础知识,后四年学生存技能,他们真的是通过读书来养活自己。”
三百六十行,竟然行行都有专业知识,大学专设这些专业学科让学子们来学!
这在如今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天幕上有几件事是他们这些“古人”能够想象的呢?
柳宗元道,“我很想看看他们那个世界的书,看一看那些各专业的学子们学的都是什么。”
韩愈闻言看向他,乐道,“太医署那些人想看后世的医书都想疯了!”
刘禹锡若有所思,“大学生通过毕业答辩之后,拿毕业证,从大学毕业,之后呢?”
“什么之后?”柳宗元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禹锡道,“他们毕业之后,是怎么得到工作的?若是不想做那些工作,想做官,该怎么办?”
天幕上是有官吏的。
那些官吏是如何成为官吏的呢?
啊这?
韩愈和柳宗元对视了一眼。
柳宗元道,“那就只能问姜海蓝了。”
明朝位面。
王守仁正在思考姜海蓝简简单单几句话介绍的“修满学分毕业”和“毕业答辩”。
通过考试检验学生们的学习这一点很不错,姜海蓝提
到过的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其好用程度,那真的是谁用谁知道!
反正王守仁本人是非常满意的。
至于学生们的感受?
能够对学习成果查缺补漏,知道自己哪些知识没有学好,他们难道不高兴吗?
因为考试很好用,王守仁便琢磨着怎么将“学分”和“答辩”改一改,因地制宜,为他所用。
阳明书院的学子们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
但王守仁的几个弟子看到老师那副冥思苦想的样子,一个个的心都抖了抖。
“就算老师想学习天幕上的学校,让学生们修学分,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弟子不解地问,“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