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随着苏奕到了西南最近的一处部落,她一路走一路观察周边环境,虽然不知道狄虏派出了多少人进中原,至少他们来的这条路上最近一段时间应该没有通过大型军队。
其实出来之前叶辉就拉着雀儿说过这事,两人虽然都不算熟悉行军打仗之事,可也知道若狄虏有意进攻帝京,那大军人数必不会少,如此之多的士兵行进不会一点风声不漏,可之前边军一点都没有收到消息。只能说明要么是西南的部落全都做了墙头草,要么就是狄虏并不是从西南这边走的,他们和东面的淮夷联手了,走的是东面的路子。
说起东面的淮夷,和本朝还算是有些渊源。当年前朝皇帝昏庸,横征暴敛,民不聊生,百姓们纷纷起义誓要推翻狗皇帝,如今在史书上被称为四方起义。此四方不仅是指起义范围之广,更是因为起义军中最有希望进入帝京的四支队伍而得名。虽然在当时看来四支军队都是推翻□□的义士,彼此之间还能派信使互通有无,可当叶辉杀进帝京砍了皇帝的脑袋之后,这些人就变成了竞争者了。
尤其,最后坐上皇位的是李庸。
既是起义军,自然都是一些日子过不下去的泥腿子,就算后来各方起义军的领袖逐渐变成了读书人,可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仍旧是起义军的主力。读书人嘛,乡亲们觉得你聪明,需要你来出谋划策,可若是你睁着眼睛瞎说损害了乡亲们的利益,那就把你换掉,换一个和我们一条心的读书人上来。
当时叶阳杀进了皇宫,只有一支起义军和自己的队伍,这群人得了从龙之功,眼见着就要加官晋爵,大好的前程近在眼前了。另外两支队伍同样是舍了身家性命一路打上来的,难道就因为慢了这一步就什么都得不到了吗?眼见着刚刚杀了狗皇帝,起义军就要内讧,还是叶阳去四处游说,平息了还未发生的战争。
所有起义军都知道叶阳勇武又仁善,会是个体恤百姓的好皇帝,可偏偏登基的李庸。另外两支起义军的领袖就算恨得牙根痒痒也无可奈何,甚至因为叶阳自己领着军队去了西南镇守,李庸为示一视同仁,就将他们派去了东南镇守,还同样封了东南王。
与西南狄虏不同,东南的淮夷对大良的疆域并不感兴趣。他们临近大海,又有肥沃的土地,与大良划江而至,井水不犯河水,甚至直到东南王到了江边驻扎军队,他们才知道原来这片土地已经换了主人。
不管怎么说,东南王也是当年率领起义军,差一点就当了皇帝的大才。虽然东南王每年都往朝廷报淮夷安定,无起兵之心,可按照叶辉,也可以说是李渊收到的情报,东南王和淮夷的领袖称兄道弟,淮夷王都快要禅让于东南王了。也不知道东南王说无起兵之心的是淮夷王,还是他东南王。
总之,若狄虏真的和淮夷联手,再加上东南王手中的军队,这对于大良来说可以说是最坏的消息了。因此,雀儿一确定狄虏没从西南五部取道,便直接快马加鞭往帝京赶,一路上拿着叶辉的玉佩征用驿站的快马,也不记得跑死了几匹。
虽然雀儿在叶辉面前说得信誓旦旦自己可以见李渊,却也没想好怎么见他,仔细思量还是先回王府见过王妃,若王妃也没有法子,那就夜里直接去皇宫找李渊。反正三皇子至今没有娶妻,摸进他的寝殿想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却没有想到,她才刚进王府,就见李渊在叶辉的院子里。
“你在这里也好。”雀儿摸出怀里的密信扔到李渊身上,便跳出院子向王妃院子去了。
李渊之前见这姑娘都有叶辉在场,这姑娘就像个影子一般陪在叶辉左右,就算叶辉不理别人只顾着这姑娘,这姑娘的存在感也不算很强,李渊还猜测是因为这姑娘是从杀手,有什么特殊的训练。
如今首次与雀儿相对,见她行事,不是这姑娘存在感弱,是这姑娘不在乎旁人。不在乎旁人,又有叶辉拘着不让她做出格的事,自然就没什么存在感。李渊知道雀儿是去找王妃了,但若是信使来送信,怎么也不该别人连信都没读就跑走吧。
如此也好,叶辉这院子空无一人,正适合读些机密。
李渊拿起信看清它的制式一下子就坐直了。蜡封鸟羽,这是边关最紧急的密信,就这么被雀儿随意地扔给了自己。他赶紧拆开看里面的内容,又被吓了一跳。
虽然信中所言都是猜测,可也与帝京之中的蛛丝马迹相互印证,只要有一丝发生的可能,他也该提早准备,免得生灵涂炭。
越读李渊便越心惊,手都忍不住颤抖。
“还有一些信上没写的。”
雀儿突然出声,李渊手抖得连信纸都拿不稳,散了一地。
雀儿见了便跳进院子,将信纸收拢好,又递回给李渊。
“狄虏取道西南五部的可能不大,叶辉猜测要么是其他的西南部落,要么狄虏取道淮夷。我看那舆图,觉得淮夷可能性更大。”雀儿一边说一边拿着一个苹果啃,见李渊看她,还问,“你也想吃,我这还有。”
雀儿一路疾行,就连吃饭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