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正是一个艺术、科技、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而此时距离丹尼斯·巴本(法)发明蒸汽机过去了一个多世纪,距离詹姆斯·瓦特(英)制作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足够潘茜手下网络的那些能人们将蒸汽机与机械化广泛应用到科林斯的农业、纺织、冶金、采煤、交通等方方面面。
(那时候的天才都跑英国去了,潜水艇雏形貌似也有了。据说瓦特阻碍了许多非自己专利的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如乔纳森·霍恩布劳尔在1781年发明了另外一种蒸汽引擎,随即被起诉侵犯了瓦特的专利。国外搞山寨也很快的,瓦特还说用蒸汽推动车辆是不可能的,嘻嘻。)
科林斯工业化的全面推进,各种蒸汽机械的普及,解放了大量的底层生产力,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手工业、精加工和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吸纳剩下的社会闲散人员。
人民有事做,有饭吃,便不会像法兰西和英格兰听有心人鼓动几句就常常发生民众游行或(暴)动事件。
科林斯的臣民们应该知道有个酷爱搞基建的王室是多么幸运了吧。
潘茜的宫殿修到哪里,便会顺带规划修理周边的交通。修筑公路、建造驿站,修筑大运河、建造码头,修筑海湾、建造渔港,从科林斯建国至今,几乎就没有停下过此类基础建设。
这也是在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稳定。
纷纷购入农业机械的地主们不再需要那么多佃户了,没事,只要你愿意干,科林斯的建设工程永远都缺人。
因为都是潘茜名下的公司出钱,所有由潘茜自掏腰包修的公路、运河的过路费,以及潘茜遍布世界各地的码头、港口的航务收费,总计30万艘各种类型的船舶产生的各种盈利,每天都能带给潘茜1千万里拉的利润,这仅仅是每天的,你没看错。
这还不包括衍生的驿站、旅馆、邮政公司、租借安保公司的收入。
要不老话怎么说,要想富,先修路呢。
潘茜的30多家公司覆盖了科林斯的媒体(报纸、杂志、印刷厂)、粮油、能源(煤炭)、军火、机械(蒸汽机、纺织机等)、重工(造船、造火车等)、贸易、珠宝、时装、纺织、零售、商场、私人银行、拍卖行,还有各种矿场、森林、海岛等地产,自来水厂,赛马队和马场(意大利有城市之间的赛马比赛),几乎包揽了科林斯民众从生到死的需求。
最最重要的是,潘茜是王后不用交税。
所以,潘茜个人的年收入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实际上早已远远超过了科林斯政府9800万里拉的财政年收入,而科林斯政府还得每年交给潘茜一笔数额庞大的土地使用租金。
里拉是科林斯法定流通的货币单位,在意大利语,“磅”等于“里拉”,1里拉价值1磅白银。
因为世界通用货币是黄、银、铜,而欧洲各国的金银兑换比率始终无法确定,还有人在欧洲收购白银,跑去别的大洲兑换黄金,赚取中间的差价。
(当时欧洲金银兑价是1比12;明朝金银兑价是1比10。)
为解决这一乱象对科林斯贸易的影响,早在1720年,科林斯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从法律上正式确立金本位制的国家,让黄金成为唯一的货币标准。
由科林斯国家银行发行:1里拉的含金量是7克(纯金)。
由梅第奇银行发行:1佛罗林的含金量是3.5克(纯金)。
(历史上的佛罗林后来贬值了,这里梅第奇有潘茜扶持没有衰落。)
1英镑的含金量是7.33克(纯金),1法郎的含金量是0.29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是1.5克(纯金),1纸卢布的含金量为0.77克(纯金)。
但事实上,这时的科林斯货币市场的兑价没有那么清楚标准,肯定还是要参考一下各国的国情。
逐渐衰落的英格兰:1英镑就能兑换1里拉。
新诞生的美元行情正如美众国的未来一般不明晰:大概6美元兑换1里拉。
正与土耳其和拿破仑残军乱战的俄罗斯,以及战败后仍然混乱的法兰西,令纸卢布和法郎成为不能兑现的货币,只能像小国一样用真金白银去科林斯国家银行或者梅第奇银行兑换里拉。
(俄罗斯因为技术不到位,让纸卢布真假难辨,使得纸卢布一直贬值。据说,拿破仑在入侵俄罗斯之前,对俄罗斯发行过纸卢布“假”币,也是很损了。)
为了让你们对里拉,有个概念,科林斯贸易的市场兑价:1里拉=2佛罗林=1英镑=6美元
现在英国的年财政收入不到200万英镑,日入5400英镑。
简·奥斯汀比着19世纪初期英国首富写的:大地主达西的年收入是1万英镑,日入28英镑不到。乔治亚娜嫁妆3万英镑。
达西表哥菲茨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