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读书还是做事,出门在外,难免就要和人打交道。
熟悉的朋友之间,就随意些。若是不认识的,就算是陈仲,也都一一礼仪到位。相互之间,不免要吹捧些,如此一来,就不会显得生份。
“父亲说,让我去白龙书院读书。三哥,你和我说一说白龙书院的情况,也好让我不至于瞎子走路。”
“念安,你真不准备参加州试?”
事已至此,陈仲还是希望顾言能和他一起,参加今年秋闱州试。
“不参加州试,也是好的。四弟还年轻,这次郡试,名次又不高,不如去书院,沉淀一两年。父亲的安排,最为妥当。白龙书院,沈宋院长于诗词一道,研究深刻。四弟若是能得到他的指点,必有大长进。至于其他老师,板仓先生最善治学……”
顾惜开口,白龙书院的老师,一一道来。
“白龙书院是官学,想要入学,还需考试。”
“个人前程,还需好生思量,我等和念安初次见面,不知情况,便不必多说。不过中了举,像子仪这般优秀的,可直接参加州试。稍差一些的,可以继续治学。更差一些的,可以谋个一官半职。举人,在次也要被尊称一声举人老爷,官府又给田产,不做官,也可做一个富家翁。”
开口说话的,姓陈,名熣,面容板正,颇为严肃。不过言下之意,举人之路,倒也说的清楚。
“子楚兄说的在理,不过我却没想那么多。”
为未来筹措,顾言倒是不曾想过。
从小到大,从童生,秀才,到举人,顾言只是读书。感受体内的气息流转,顾言的想法,也就多了几分。
若非遇见荀楚,恐怕也不会有闲心去多想些。
“念安不必着急,你今年才十八,倒也年轻。不像我等,若再不中贡士去京都,选择就不多了。”
又一人,姓冷,单名一个朗字,看面容大约二十七八,带有几分暮气。
科举一路,最是磨人,多少少年,意气风发,如陈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便成了冷朗。
“还有几个月就是秋闱,子长兄何必说这些丧气话。今日子仪,念安中举,好事一件,我做主,让店家来上一坛状元红,大家喝个高兴。”
话题又说到了别处,不过读书人聚在一起,话题十有八九,离不开读书和时事。
特别是这时事话题,就算是普通百姓,也能说一说,聊一聊,何况读书人乎?
“大将军,摄政王准备于秋日,向北动兵,收复山河。”
大将军,摄政王,就是那日顾言在山神庙中遇见了陈金甲。
这么一说,关于这位大将军,摄政王的话题,就此展开。
顾言觉得既然要向北举兵,大陈王朝境内的修仙山门,恐怕已经处理妥当。
攘外必先安内,倒是一条不错策略。
顾言听着他人议论,却不曾开口。
家国天下,向来被读书人认为是分内之事。
大将军向北举兵,支持者甚众。
“不过我听说,左右仆射对这件事,态度并不明确……”
少年心中有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