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老太太,有一搭没一搭地干着,一大爷收入高,她并不在意这些手工费。
外人不知道商榷空间里有三十万吨的稻草,为了让这个工作长久些,多赚些钱。
有的人没用商榷提供稻草,而是跑到周边的村子收稻草。
结果编草苫的事情就传到了村子里,有人过来打听了草苫的规格,回去自己编草苫送了卖。
质量好的商榷也收了。
在进入深冬前,生态园的地面都盖上了草苫,用土压了边了。
暖棚也上了顶,竹子做的棚骨很结实。
想来只要不是刮飓风,应该是没事的。
暖棚里面洒上了上海青、生菜、小白菜、茼蒿等的种子,这些都是生长周期短的绿叶菜。
格外,还有种了三个大棚的辣椒、西红柿和黄瓜这种支架果蔬。
种这各大棚需要有人随时查看。
天暖时要把草苫子交换着掀开一半,进行换气和照光。
天寒时,也要有人时不时地打开进出口通风。
如果连续几天都是大寒天,还会拉了电线给蔬菜照灯,制造光源。
暖棚口的坑洞里也会点上柴火或烧上煤球,用来保持棚内的温度。
更需要有人定期浇水,除草。
这人时代种暖棚菜是件耗费人力的事。
好在大棚不多,园里人却不少。
这世上总有精明的人,跑来问了草苫的用处。
盖暖棚是来不及了,但把现成的猪圈或茅屋改建一下也是能做到的。
京郊高家村的村长高富贵就带着他们村的村民,用村里自己的稻草编了草苫,把猪圈、牛棚处用了起来,做了几个简易版的大棚。
大棚里面保温用的是烧了柴火加了盖的铁桶。
村里的人轮流守着几个大棚,学着商榷的生态园种起了青菜。
虽然费了不少劲,但春节前后,高家村的村民吃上了新鲜的青菜和西红柿,味道不比盆菜差。
其他村子的人知道,不仅暗怪自己目光短浅。
下定决心来年冬天也要种暖棚菜。
生态园的青菜每三天就往内政院送一次,这可比后勤处那几个房间种出来的品种多多了,份量也足足的。
大领导表扬了几次,老人家也很高兴。
入冬后,商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留园和生态园两边来往,偶尔会到街道办的??苫收购点转转。
冬天的北海公园人越发的少了,但商榷的的垂钓活动依旧。
偶尔天气好的时候还能钓上不少鱼,算是加餐了。
许跃军现在是彻底放开了,也弄了个鱼杆一起钓。
四合院那边,每个月都会回去一次,每次都住上个三五天的。
陪陪老太太,也和一大爷一大妈说说工作上的事情。
上岁数的人总能看到年轻人看不到的一面。
商榷在交谈中很受启发。
傻柱和许大茂矛盾越发深了。
商榷私下里单独找了许大茂说话。
二人说了些什么没人知道,但商榷好像不再费心过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