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女生耽美>大宋好官人> 第六百二十九章:拿到治水大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二十九章:拿到治水大权!(1 / 2)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张正书太明白宣传战的威力了,宣传战用得好,不下于数十万刀兵。

很显然,西夏里面党项人和汉人的关系也很紧张。瞧瞧汉人大族掌握西夏权柄,就知道汉人和党项人相处得肯定不是那么和谐的。再加上西夏不过三百来万人口,汉人就占据了七成之多,甚至这可以视为一场内战。

正是用上了这么一个宣传,西夏都城兴庆府里的抵御决心,已经被削弱了不少。更何况,宋朝西军还保证了破城之后绝不会屠城,只要投降就免死,这样一来,西夏军民更是无心打仗了。

要知道,西夏因为连年打仗,连年干旱,河套已经歉收很久了,牛羊也是极为瘦弱。

这样的西夏,早已外强中干,不得不行险去掠夺富庶的大宋。但大宋开始反击了,西夏就顶不住了。

不过,西夏能建国,能在历史上存在这么久,自然是有其韧性的。一时间,大宋怎么都攻不下兴庆府,战局陷入了僵持。张正书知道,如果按照历史上她的性子,她肯定想着投降辽国算了,最起码还能恶心一下大宋。

但是,现在不同了,小梁太后投降辽国,就是自寻死路。辽国摆明了要她的命,扶持李乾顺上位。这样的投降,岂不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说实话,除了宋夏世仇之外的缘故,小梁太后宁可投降宋朝也绝不投降辽国。只不过现在兴庆府中还有余粮,还有抵抗的力量,所以小梁太后在死撑,看有没有奇迹出现的那一日。

战事糜烂,宋夏两国都默不作声,看谁的国力更加强,看谁的忍耐力更强,看谁能撑到最后。

不过,对张正书来说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最在乎的,还是治水的事。

要知道,即便前方攻击再顺利,可黄河一决口,大宋就立时撑不住了。治水,是中原朝廷的大事,断不可能像金元那样,不顾百姓生死的。所以,国库空虚的情况下,肯定是要调回西军,固守已经占领的城池,然后腾出军费来治理黄河的。

不得不说,黄河太会挑时间决口了。

偏偏就是今年,偏偏就是宋灭西夏的最关键一年!

要不是黄河常常帮倒忙,怕是宋朝早就积蓄足够的国力,一把将西夏踩死了。不然的话,西军怎么可能只有区区二十多万人?除了宋朝防备西军坐大的因素之外,就是实在养不起这么多兵了。要知道西军可不是那些已经糜烂的禁军可比的,不管是甲胄、军械、战马,都是军中一等一的配备,连军饷也是最多的。养这样的兵,实在太吃力。

不管怎么说都好,黄河水位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仅仅是四月初,张正书就发现了黄河水位比往年高了不少。按照这样的态势下去,决口是时间问题罢了。

原本以为赵煦是不可能说服群臣的,但没想到,仅仅是四月初,赵煦就下诏了,正式和张正书签订了契约。甚至,张正书还用了所有家财担保,黄河今后十年都不会出现水患,十年后出现水患,也是由张家负责收拾手尾。正是因为这样,张正书才“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治水权,也顺带拿到了收取过河费的权力。

更重要的是,朝廷又颁布了新政,以后的漕粮,皆由朝廷定下额度购买。因为表彰张家治水的勇气,所以优先购买张家运到汴梁城的漕粮。其实,换句话说就是,张家又拿到了漕粮的许可证,只不过朝廷换了个说法罢了。

有了正式的名号就好办事。

且不说黄河边上早就有张正书资助建立起来的沙场,就是泄洪的水库也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原本张正书还以为要拆迁当地居民的,不曾想在北流那边,居然有一个天然的洼地。只不过这个洼地有点特殊,是在群山之中的。张正书经过系统的“全景预演”,一拍大腿就那里了!

搬迁了几十户人家离开之后,张正书因此还付出了不菲的金钱,让他们去附近寻找合适的地方建村,张正书就开始招募流民来挖坑了。汴梁城的流民太多了,原本青壮都被招入了禁军之中,只剩下老弱病残。

可这两年财政吃紧,禁军招兵也缩减了额度,所以汴梁城中还是有不少吃力气活的流民的。

所以,张正书毫不费力就招募了几百人的挖坑队。张正书还不厌其烦地每一个人都签订了契约,规定了一日的工钱是五十文钱,工作是三班倒的制度,一天十二个时辰轮着来挖。这几百个流民被分成三队,每一队挖四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旁边临时搭建起来的茅棚休息,吃饭……

张正书把这事全权放手给其中一个流民头目,叫做杨淳的人后,他就撒手不管了,反正他也派了监工,不怕这些人偷懒。偷懒一次,可是要罚五文钱的。这样的“严苛”制度,让这些个流民都十分勤恳的工作。再怎么说,一个月能轻松赚到一千五百文,差不多两贯钱的工作实在不多!

这种事,已经是在曾家到张家拜访,顺便参加张正书和曾瑾菡成亲一个月后的“满月大会”之后的事了。

在“满月大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