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乱世栋梁> 第454章 见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54章 见闻(1 / 2)

寒山堰旁作场,无数杀好的鱼被工人用机器处理,鱼腥味弥漫。

因为气味过于浓郁,以至于有些刺鼻,这让祖珽很不适应,但又不能离开。

他如同其他人一般,身着“工作服”,头戴藤编“安全帽”,站在一台水力驱动的机器旁,看机器‘取’鱼肉。

一尾尾去头、杀好的鱼,从机器的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的却是鱼皮、鱼刺等残渣。

而鱼肉,则从另一个出口出来,落在桶中,慢慢变多。

一桶满了,换空桶,空桶变满,再换。

祖珽对这种神奇的机器很感兴趣,趁着一台机器‘检修’,特地观察了一会,发现原来是用空心筒状的刮刀,挤压、刮取鱼肉。

有了这种机器,‘取’鱼肉(鱼糜)的速度快了很多,且所得鱼肉很少含有鱼刺,可以直接拿来烹饪,或者进行下一步处理。

作场里,有不少这样的机器,每日都吞下大量杀好的鱼,获得一桶桶鱼肉(鱼糜)。

这些鱼肉,一部分供应给城内各食肆、酒肆,或者零售。

一部分则用来制作鱼肉制品——鱼松。

鱼松的制作,需要用到“炒”这种烹饪技艺,而‘炒菜’,在梁国的建康等大城已经流传开来,寒山也不例外。

炒菜需要用到名为‘铁锅’的炊具,祖珽在北方,从没见过‘炒菜’,因为‘铁锅’这种炊具很罕见。

但据说‘铁锅’这种炊具,已经在河南流行开来。

他来到寒山后,见识了炒菜的别样风味,也见识了许多新颖的食物,其中就有鱼松。

鱼松,是把鱼肉炒成金黄色、毛绒状干制品,因为炒制过程中加入盐、酱料,所以味道香、咸,既能为菜,也能作为调味制品,很下饭。

不怎么吃鱼的祖珽,很快便喜欢上这种食物,当然,各种“炒菜”也让他大快朵颐,毕竟炒出来的风味,可比脍、炙、煮、蒸更能勾起他的馋虫。

鱼松好吃,却也如同其他食物一样,炒制完成后,不能存放太久,一样会变质。

但若把鱼松封入陶罐中,制作成“鱼松罐头”,能存储许久。

密封在陶罐里的鱼松,据说可以存放超过半年也不变质,存放一年,吃了也不会吃坏肚子,所以很受欢迎。

祖珽转到隔壁,看工人们对陶罐进行‘高温杀菌’,这道工序很重要,因为陶罐‘杀菌’之后,放入其中的鱼松做好密封,就不容易变质。

所谓的“菌”,指的是眼睛看不见的“细菌”,据说食物腐烂就和细菌有关。

而高温杀菌后的陶罐内壁,没有了细菌,又与外界隔绝,那么存放其中的鱼松,自然就不容易变质。

陶罐的‘高温杀菌’,是在一个个宛如蒸笼的容器里进行,一个陶罐口向下放在圆盘架子上,然后每一个架子就一层层架在容器里。

容器底部是个大锅,里面盛水,水被烧开后,滚烫的蒸汽往上涌,把每个个陶罐内壁都烫上一定时间,细菌自然就被烫死了。

同时烧水的容器有许多个,祖珽注意到,架着大锅的灶台里,烧的不是柴禾,而是一块块碎石炭。

他对石炭并不陌生,邺城里就有人将石炭作为燃料出售。

在寒山,石炭被称为“煤”,又因为徐州地界有一个大型‘露天煤矿’,所以煤的开采量很大,如今已是城内所用主要燃料,眼下蒸煮陶罐烧的就是煤。

‘蒸’过的陶罐,要在没有完全凉透的时候装入鱼松,所以鱼松的制作与陶罐的‘高温杀菌’是同步的。

祖珽循着鱼肉腥味,来到鱼松的制作‘车间’,却见一个个烧煤的鱼肉蒸煮器正在冒着热气。

带着口罩的工人们,按一定比例,将盐和鱼肉搅拌均匀,然后放入蒸煮器进行蒸煮,因为没有除腥,所以刚入车间,浓烈的鱼腥味扑鼻而来,祖珽只觉有些反胃。

他强忍着胃部不适,继续向前走,因为蒸煮好的鱼肉,会放入制松机里翻炒。

而这制松机,如同一个横卧的大铁桶,内有‘翻铲’,桶底部又燃着大火。

铁桶不停地滚动,鱼肉便在里面被‘翻铲’不停的翻炒,直至炒到发黄、蓬松。

炒制完成后,适当降温的鱼松,要趁热放入尚有余温的陶罐,然后立刻密封,如此一来,耐存储的‘鱼松罐头’就做好了。

鱼松炒制车间里,弥漫着香喷喷的鱼松香味,与蒸煮器散发的鱼腥味掺杂在一起,那气味有些怪,让祖珽只觉鼻子有些不适,仿佛嗅觉渐渐变得迟钝。

然而他不能走,和军中派来监督鱼松生产的军人一起,抽查鱼松质量。

一碟炒好的鱼松,放在面前,祖珽洗了洗手,捏了一撮鱼松,放在手心仔细观察。

鱼松还带着温热,可见已经炒得干、松,放入口中细细咀嚼,味道香、咸,没有什么怪味。

结合刚才一路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