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六种韬略讲下来,比灵丹妙药还管用,不但治好了周文王的劳累病,还治好了周文王的心病。周文王顿时感到神清气爽,信心百倍。
刚走出病房,周文王就问道:“咱们私自称王这事,要是被纣王知道了,会有什么后果?”
姜太公说:“这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连崇侯虎都不敢去烦纣王,还有谁敢去报忧。就算纣王知道了,也没法证实,你手握征伐大权,谁敢在纣王面前指证你。”
周文王说:“这话有道理,但我想知道纣王的心思,该怎么做?”
姜太公说:“这也不难,还是用试探的办法。先打西戎,抢来的宝贝都献给纣王,趁他高兴,再随便找个理由,灭掉几个不听话的小诸侯,没收的财产也全都献给纣王,纣王收了贿赂,就算有怨气,也不至于为难你。”
在姜太公的建议下,周文王封“王”的第二年,就联合各路诸侯攻打犬戎,第三年又去攻打密须。两次征讨都打着纣王的旗号,战利品也都奉献给了纣王。
纣王开心的向大臣们炫耀说:“都说西伯侯有异心,让我防着他,你们看看,谁的功劳能和西伯侯比,都是些小人之见,以后谁再说西伯侯坏话,别怪我不客气。”纣王的话,彻底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也让周文王变得更加自信。
经过一年的筹备,西伯侯再次出征,一举灭掉了东边的小诸侯邘国,第二年又灭掉了邪恶的崇国。
崇侯虎侥幸逃脱,跌跌撞撞跑到朝歌,想找纣王告状。妲己没好气的说:“把人家父子害成那样,还不许人家报仇?有什么好委屈的。”听了妲己的话,纣王也附和的说:“私人恩怨,自己去解决,别拿这事烦我。”就这样,崇侯虎成了过气的谄臣。
几轮试探,周文王算是彻底摸透了纣王,为了方便向东延伸,周文王在长安的沣河西边建了个新城,起名叫丰京,并把国都迁到了丰京。
迁都之后,黄河以西都进入了周文王的射程之内。眼看就要和殷商划河而治,商朝的一群大臣坐不住了,腿脚最快的大夫祖伊先跑去朝歌,劝谏纣王说:“西伯侯攻城略地,气势汹汹,眼看就要扩充到黄河边了。我占卜了好几次,都是凶兆,恳求大王回殷都想想办法,别在朝歌度假了。”
这回,妲己又先开口说:“西伯侯找崇侯虎报仇,收缴的财物都上交了,哪有什么不忠。大夫非明是看我不顺眼,想把大王骗走,好趁机对我下手,大王一走,估计我也活不成了。”说完,就开始梨花带雨的抽抽起来。
纣王看了心疼,回头对祖伊说:“西伯侯有我亲赐的弓矢斧钺,事事都向我汇报,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向来不信占卜,以后别再拿这些邪门歪道骗我,趁我没发火,赶紧走。”
有了比干的前车之鉴,祖伊也不敢争辩,愤愤的离开朝歌,心里却一腔怒火的骂道:“你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为了个女人,江山都不要了,我看老天迟早会劈死你。”
狠话说了半天,也没见老天打雷,反而老天还助纣为孽,帮了纣王一把。关键时刻,周文王竟然病倒了。
此时的周文王,已经到了灯枯油尽的时候,九十多岁的老人,病倒了就很难再缓过来。眼看病情越来越重,侍卫赶紧去给姬发报信。
姬发是周文王的二儿子,能文能武,智勇双全,伯邑考死后,姬发就成了太子。此时,姬发正在外边征战,兵峰已经到了黄河边,收到消息,转身就往回赶。
可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周文王在弥留之际,等不到姬发,只好留下遗言,遗言被刻在竹简上,名为《保训》,一直流传至今,被清华大学收藏。
《保训》内容不多,分两部分,前半部分讲了个故事,说是舜当农民的时候,经常去地里干活。舜锄地的时有个习惯,每次往前锄一段,就要往回走几步,然后思索一阵,想明白之后,再继续往前锄。这样反复的目的,是为了求取“中”。找到“中”后,舜干活就更加卖力,不但速度快,而且锄的地笔直漂亮。尧知道后,非常赏识舜的智慧和能力,就把位子传给了他。
后半部分就是告诫儿子姬发,做事不能急躁冲动,要守住“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道德经》上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思是说,天地之间就像风箱一样,虽然中间空虚,但却不会变形,而且来回抽动,风就能源源不断的流出,抽动越快,风就越大。想用更多的语言,把一个道理表达清楚,最后发现,说的越多,想表达的内容反而越模糊。还不如守住本质,用几句话描述就够了。
这里的“中”,意思是“核心”或者“根本”,而不是常说的中间。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生旅途,要不断回头对比,才不至于偏离航向,迷失自己。
大约公元前1056年左右,姬发继承王位,史称周武王。跟周文王不同的是,周武王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公开称王。
消息传到殷都,群臣彻底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