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出兵鲁国后,根本不听解释,挥刀就砍了鲁废公。随后,向大臣们征求意见,下一任国君让谁当比较合适。仲山甫说:“公子称忠厚仁义,敬老爱幼,说话办事都很遵守礼制,又是鲁懿公的弟弟,很适合接班。”于是,周宣王就指定公子称为鲁国国君,史称鲁孝公。
虽然周宣王找回了面子,可却败坏了名声,诸侯们都觉得周宣王这事办的不地道,对他非常不满。许多诸侯都有意无意的疏远他,也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不久之后,镐京城里突然传出一首民谣:“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当时的小孩爱好不多,碰上这首民谣,都非常喜欢,大街小巷的到处乱唱。
说是民谣,不如说是谶语,大概意思是天子的地位将会下降,王后的地位将会升高,遇到穿箕服卖桑弓的人,就是将要灭亡周朝的人。
周宣王向来迷信,当初就因为早产,差点把周幽王给扔了。这次听到民谣,更加感到惊恐,于是让杜伯在京城张贴告示,禁止穿箕服卖桑弓。
这天,镐京来了个卖桑弓的村妇,正好符合禁令的条件,又不认字,也没听说禁令的事,稀里糊涂撞到枪口上,被拉出去砍了。周宣王以为杀了民谣的主角,这事就算过去了。可不久之后,周宣王做了个梦,梦见忽忽悠悠飘来一个白衣女子,直接闯进太庙,抱起先祖的灵牌就飘走了。
梦醒之后,周宣王觉得民谣这事没处理干净,就把责任推到杜伯身上,又把杜伯给砍了。
杜伯临死前放出狠话:“如果真是我的责任,那我死而无憾,如果冤枉了我,那我一定会来找你。”
不久之后,周宣王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正在打猎,杜伯突然身穿素衣出现在猎场,一箭射中周宣王的座驾。周宣王从梦中惊醒后,以为杜伯的话应验了,吓得魂不附体,精神错乱,没几天就病死了。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顺利接班,当上了天子。由于周宣王常年征战,国库消耗巨大,后期又得罪了诸侯,大家都不好好上贡,导致国库空虚。周幽王又是从小养尊处优,贪图享乐,霸道任性,国库那点余粮,勉强够他开销。
可老天有意为难他,上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80年,镐京就发生一场大地震,引发了泾、渭、洛三条河流枯竭,同时岐山又发生了崩塌。多重灾难叠加到一起,导致关中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不但百姓没吃没喝,四处逃荒,连国库里的耗子都搬了家。大臣们七嘴八舌的出了不少主意,都是安邦定国的良策,可周幽王觉得采用这些办法既累又慢,一条都不采纳。
周幽王不但没耐性,也吃不了这苦,干脆用自己的办法,去外边抢粮。
虽然是打劫,但周幽王也讲原则,遵循兔子不吃窝边草的规矩,不在周边抢,而是找边远的小诸侯打劫。
等到抢劫的时候,周幽王又开始不讲原则,不接受人家奉送的粮食,一定要把对方灭国,家当全部收缴才行。等灭到褒国的时候,出现了意外,没等周幽王动手,褒国国君就使出了杀手锏,给周幽王送去了一件宝物。
这件宝物就是褒国的公主,名叫褒姒,是个绝世美人。与其他绝色美女不同的是,褒姒是个冰美人,天生一副忧伤的面孔,从来不笑,谁见了心都得跟着惆怅。
周幽王见了褒姒,心疼的不得了,当时就决定,褒国不能打了,也不再继续打劫其他国家,先带着褒姒回宫再说。
有了褒姒,天生懒惰的周幽王干脆连上朝都免了,直接把叔叔郑桓公调来朝廷,全权负责掌管朝政。自己一头扎进后宫,天天跟褒姒腻在一起。
郑桓公治国有方,很快就使百姓情绪得到安抚,稳定了国家,但向好的趋势却架不住扯后腿的后宫。
为了能满足后宫的奢侈消费,周幽王特意找了个后宫总管,负责掌管自己的小金库。这个总管名叫虢石父,是虢国的君主,心眼和人品都跟周厉王身边的荣夷公很像。
为了能讨好周幽王,虢石父想尽办法帮后宫敛财,巧立名目的盘剥百姓,使得刚走出困境的百姓又陷入了困境。大夫赵叔带实在看不过眼,就劝谏周幽王说:“国家连年遭灾,百姓生活艰难,可不能这么压榨。再这么下去,恐怕会走你爷爷周厉王的老路,前车之鉴,得慎重啊。”
周幽王扭头看看旁边的虢石父,虢石父心领神会,赶紧说道:“大王把权力交给了叔叔,管理的挺好,大臣都各司其职,百姓安守本分,哪来的危险。叔带不坚守岗位,却跑来危言耸听,借机诽谤大王,分明是想为自己挣个虚名,一看就不是好人。”
周幽王说:“总管说的对,把叔带贬为庶民,逐出朝廷,永不录用。”
赵叔带伤心的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也不忍心看到周朝再出现麦秀之歌。”麦秀之歌是箕子从朝鲜回国见周武王,路过殷都时作的一首怀念故国的歌曲,商朝百姓听到这首歌,没有不伤心落泪的。赵叔带不愿看到这一幕再次上演,就带着全家人去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