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奇趣民俗,少年心思
外头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夹杂着低声寒暄。
大郎探头往外看。
耳边就响起翠花有些意外的声音,“是李二叔家的广余哥,还有李三叔家的广年哥。”
李三叔家指的是杨家对门李长贵家,大郎恍然大悟,蹬着腿跳下椅子,扯了扯本就平整衣襟,规规矩矩站在桌边。
杨彩芽领着李广余两兄弟走进帐房,进门见大郎这幅正经模样不由一愣。
大郎已经上前一步,抱手行礼,“广余哥,广年哥。”
李广年长得像长贵媳妇,大郎睃了二人一眼,一叫一个准。
杨彩芽和翠花相视一笑:大郎这点随柳氏,内外分的十分清楚。对着自家人怎样闹腾随意都行,在外人跟前礼数周全。
李广余和李光年忙笑着还礼,心知这是杨家二房长子,见大郎虽年幼却端庄有礼,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清朗做派,不由心生好感,温声和大郎寒暄起来。
翠花已经搬了椅子分好茶,请众人重新落座,问道,“怎么一大早来了北坊?不是特意来我家吃早点的吧?”
南坊珠翠绸缎各式铺面过节正是赚钱的时候,自然不关门放假,像李广余兄弟所属的工匠铺这类手艺铺子,除了留伙计在铺子里卖成品,其他匠人不分师徒也放一天假。
是以李广余二人特意一早找来,才让人觉得意外。
大郎闻言便将菜碟推到二人跟前,尽地主之谊的介绍新菜,请二人用早点。
李广余二人也不过多客气,各样尝了一口,赞叹几声才说起来意,“我们过来是跟彩芽讨个日子。你们家定的书架椅子已经做好了,这几天天气好已经晾晒完工。今天又是节日,怕你们开店忙,大早就赶紧过来问一声。要是方便,最好这两天送过去,等过了中元节雨水就多了起来。”
过完七夕再过八天就是七月十五中元节。
杨彩芽眼睛一亮,笑道,“那就定明天。”
她已经有半个月没回过杨家,用作书房绣房的南房就等着搬进新家具,还没正经收拾过——忙过七夕铺子稳定下来,她正好回家好好拾掇一下南房,食肆后院到底比不上杨家有归属感,她真是想家了!
“麻烦你们明天一早送来,验过没问题我就把余钱解了。”杨彩芽几乎有些迫不及待,冲大郎挤眉弄眼,“摇椅做成了,下回你回来书房就要焕然一新了!”
大郎却是哀叹,嘟囔着怎么每次家里有事都没赶上他放假——明天还得回书院,晚上过完节大郎就歇在食肆后院,明早去书院也近便。
众人一阵笑,李广余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木匣子,放到桌上也不打开,笑道,“还有一件事。这是我二伯母特意让几个小侄子捉的,特意选了三只大的!给吴婶子和彩芽,翠花过节用。”
杨彩芽和翠花也不用看里头装的是什么,闻言恍然点头。
七夕女眷过节,除了要拜月吃巧果,“喜蛛应巧”和“投针验巧”亦是乞巧的两个重要环节——前者是捉了蜘蛛养在盒子里,次日看蜘蛛结网的疏密应巧;后者是准备五彩细线,对月穿针验巧。
李富贵媳妇知道吴氏三人住在食肆后院,怕她们铺子刚翻修洒扫过一时捉不到蜘蛛,特意帮她们准备了一份。
拳拳善意透着亲昵,杨彩芽和翠花也不提吴氏已经捉了三只小蜘蛛,接过盒子笑着道谢。
一旁大郎肩头登时就耷拉下来,从包袱里的书册字帖下抽出个大同小异的小匣子,眼巴巴望着杨彩芽和翠花。
无独有偶,原来大郎昨晚忙活大半夜,也特意帮她们捉了蜘蛛。
杨彩芽一把搂过大郎,照着小脑门啵的亲了一大口,“大郎乖!你放心,你的心意可不能白费了。我和你翠花姐一人分一只,都养在盒子里,明天看哪只结的网密,回头告诉你!”
为了不让大郎和家里的节奏脱节,杨彩芽三天两头都会送些吃食去书院,顺带和大郎通短信——大郎功课上但凡有进益或是疑难,也通过书信和曹卓这个师父汇报请教。
大郎闻言咯咯笑着直点头,捂着额头又羞又喜,当着李广余两兄弟的面又要做出副正经的小大人样。
帐房内就响起一阵笑语喧阗,杨彩芽松开大郎,冲翠花使了个眼色,待翠花去后院抱了一包物什折身回来,便接过绸布包着的扁平物什给李广余,笑道,“这些是我自己画的团扇,本来还想着抽空送去李二叔家,给王婶婶和几位嫂子过节把玩,正好广余哥过来,一并带回去还省得我跑一趟。”
关系亲近的人家,七夕过节女眷间会互相赠送些小玩意和巧果吃食。
李广余大方收下,带着李广年起身告辞,“那我们去和吴婶婶打声招呼,晚上镇上热闹起来,我们再过来,就是不用帮忙,也能带着大郎一起去夜市,互相照看做个伴。”
李广余兄弟算是镇上地头蛇,哪里好玩哪里好吃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