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董卓此人入主洛阳把持朝政之后,最觉自鸣得意之事。
偏偏这些人将刘辩救走,做出了分去天下半数权柄的行为,又凭借着这份功劳平步青云,如同在他的脸上狠狠甩了个巴掌。
随后的一条条消息经由快马飞报传到了董卓的耳中。
比如说那杀害了他胞弟董旻的孙坚,在长沙太守之外又被朝廷敕封为破虏将军,领平定荆州宗贼之职,若按师出有名来论,他可算是与荆州刺史刘景升打个擂台了。
那部将斩杀了他麾下胡轸的曹操,为那东面朝廷拜为东郡太守,领安汉将军之职,将洛阳之中万户之名引入东郡安居,名望日盛。
那……
别提了,董卓看了就来气。
还有被他褫夺了三公位置的杨彪,明明是因为他网开一面的缘故,这才被加以光禄大夫,保全了性命,却在此时重新得到了太尉的职务!
他权衡一番后做出了决定。
以大汉天子刘协的名义下达了三道诏书。
一道是加封荆州刺史刘表为荆州牧,以州牧之权柄,同掌荆州军事与政务。
若是刘表接下了这个委任,也就代表着他是站在了董卓的这一方,自然要替他解决孙坚的麻烦。
董卓琢磨着,若是他自己的地盘里有孙坚这等刺头,他必定想尽办法将其给拔去,如今他将除“贼”的名头都递到了刘表的手里了,他应当没有那么不识时务才对。
第二道诏书是将益州牧刘焉作为人质留在了洛阳,也随着董卓携刘协逃往长安被带走的长子,送还回了益州,同时加封其为大司马。
按照董卓的说法就是,他先前在洛阳的时候,给了幽州牧刘虞大司马的委任,谁知道此人在伪帝新立的时候,明明该当出于先帝对他给予托孤之臣名号的缘故,对这邺城伪帝做出斥责之举,却偏偏因为对方距离自己更近而选择了臣服。
所以现在董卓将这个大司马的位置交给刘焉,希望他起到汉室宗亲的表率。
益州这等与外界隔绝的天府之地,连唯一有可能让刘焉投鼠忌器的人质都被送还了回去,又哪里还有可能对董卓有太多的尊敬。
可董卓要的也不是刘焉对他的尊敬。
反正长安进攻益州不容易,益州要想打出来也难,大家彼此之前井水不犯河水,你承认承认我的正统地位就行了,如此一来,大汉十三州中,起码能多一个奉刘协为天子的。
这两道诏书,董卓给得都还算痛快,唯独这第三道他迟疑了许久。
然而皇甫嵩拒不还朝,另一方朝廷麾下堪称人才济济给了他莫大的压力,乔琰又似乎还需三两年才能彻底安定下并州的局面——
这意图讨贼救驾、还是他此番西逃罪魁祸首的并州牧,还是得拉拢!
将他视为贼的同时,起码也是将刘协视为帝,那刘协名义给出的委任她到底接不接呢?
李肃忍着被此时堂上一堆人看着,当做贼寇一般防御的紧张情绪,展开了圣旨。
在这等两方朝廷互相称呼对方为伪汉的局面下,乔琰保持着端坐于上首的姿态听他要宣读些什么,而不是正儿八经地接旨,李肃也拿她没有办法。
他也更不会忘了自己目前还处在并州的土地上,这些当日能将相国逼迫逃亡的悍将,平日里交战的可都是那些匈奴鲜卑人,若是要将他给解决了,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虽然他并不知道的是,吕布盯着他,可不是在帮乔琰一起撑一撑气势的,而是在想这位使者是不是还能再拿出一匹和赤兔同档次的好马。
若是让李肃知道,吕布此时在想些什么,非得哽个半死。
但宣读这份圣旨已经够让他觉得憋屈了。
相国为何会敕封给对方一个这样的名号!这岂不是助长了对方的嚣张之势!
“应天顺时,受兹受命”
“光熹元年八月十三日……制诏并州牧乔琰。”
“念汝幼挺人英,夙标时望,以功诏爵,以德命官,效款晋中,韬光边陲,以使皇华远迈,燕然振旅,特加汝为骠骑将军……”
李肃还没念完呢,外头忽然传来一个声音喊道:“君侯,有邺城使者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