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锦朝> 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五十一章 又一桩婚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五十一章 又一桩婚事(1 / 2)

泰安城坐北朝南,背靠控弦之士几乎百万的北境,倚望中原。

两千六百年前的陈氏皇朝命令这世间天赋最高的设计师,技艺最高的工匠,征调了无数民夫,耗费了无数钱财,这才打造了这座气势恢宏的大城。从外向里看去,首先便是巍峨的城墙。泰安城的城墙,历朝历代都要被刀剑所伤,那累累伤痕,似乎在告诉人们它经历过多少次大战。传闻当年文圣宋师进城时,竟听到城墙的叹息哭泣,诉说自己千年来遭遇的痛苦。宋师烧掉了原本要献给帝王的诗集,捶胸大哭,感叹天下兴亡,百姓疾苦,我辈却只知道写些辞藻艳丽讨人一笑的诗作,实在愧为读书人。转身离去,从此再未踏入泰安城一步,只留下了一部部著史的传世典籍。

泰安城修的四四方方,东西南北四面城墙,除了南面的城墙开了三道门外,其余三面都各只有两道门,加起来正好是九道门,每道城门的上方,都坐落着皇权象征标志的九鼎之一。

凌国定都泰安城后,将九门的名字都进行了更换。如今向南开的三道门,自东向西依次名为东华门,正阳门,西华门。而东墙上的两扇门命名为东直门与崇文门;西墙上的是西直门与宣武门;北墙上的城门名字,则是无数中原人的心愿:永宁门与安定门。

过了九门,就算进了泰安城的外城,也就是玉京城,取自“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的诗篇。传言当年这里还叫长平城时,南唐的开国君主李鹰顾到访后留下感慨:天上的白玉京也不过如此罢。后来流传开来,泰安成的百姓颇为自豪,凌国也就顺势采用了这个称呼。

玉京城从外向内,宅院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豪华。最外侧的街道旁还有摆摊的小贩,各式的店铺,鼎盛的集市,非常热闹;而最靠近内城两仪城的的那一圈府邸,每日里车水马龙,来访客人络绎不绝,但都是谈吐不凡,衣着显贵之士,因为这里,住的都是凌国朝廷第一等的高官。

一辆马车从西郊的方向,慢慢靠近宣武门,守城门的士卒本来还想着挑开门帘检查一下,赶车的马夫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士卒接过来一看,急忙跪下,将令牌归还后目送马车远去。

马车晃晃悠悠,驶过玉京城,驶过繁华的“宰相一条街”,直接进了两仪城东南角的一座府邸。马车上下来的青年男子,比上数月前要瘦上不少,也黑了许多,不过整个人的气质,却变得很柔和。

三皇子赵隶因牵扯到剑南道人口买卖案,被赵光半惩戒半保护的送到了皇庄,主持秋收。赵隶是幸运的,同样是被赶到庄子上,他不用像张不周一样劳心劳力,顶风冒雨的修大堤;赵隶也是不幸的,因为张不周不用下地干活,而名义上作为“代天子执镰”的收粮使,赵隶必须亲自动手,跟着皇庄的佃户一起劳作。有皇庄值守太监和记录言行的侍从在,想要偷懒是不可能的。

三皇子府上的杨长史死后,皇上还没选派新人来,赵隶也乐得清闲。若是来的像杨长史一样好摆布还好,若是派来个老学究,真要折磨死人。

洗漱更衣,赵隶再次出门,这一次不坐马车,因为他要去的,是两仪城中戒备最森严的地方。

赵光成亲时,还不是皇帝。当年的发妻在为他生下大皇子赵篆后便去世了。再后来当了皇帝,虽然后宫庞大,但是身份最高的,也不过是皇贵妃,活着的妃子里没人能当皇后,就连大臣们多次上书要求追封的的那位发妻,也只是得了个贵妃的称号。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有趣的情况:自古以来,皇位继承讲究的都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而赵光迟迟不立皇后,就代表着膝下四子无一是嫡子,同为庶子。而如果按照长幼来排,依次则是少年从军,驻守肃州的大皇子赵篆;目前在国子监执掌弘文馆的二皇子赵行;刚刚及冠正准备出仕的三皇子赵隶;以及年岁要比几位兄长小上一些,胡作非为的性子却已响彻泰安成的四皇子赵楷。

随着皇子们的年龄长大,朝臣们上书力谏赵光立太子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是赵光对此一向讳莫如深,别说朝臣,就是跟在身边多年的吴骧也是摸不清他的打算。

赵隶在庄子上禁足的日子还没到期,这次也是接了赵光的传旨,才得以提前回来。只是对于此次受诏进宫,则是完全迷糊。到了封号娴贵妃的母妃院落,远远地便听见赵光的笑声。

有值守的小黄门通传过后,赵隶被带着进了殿中。赵光和娴贵妃端坐在桌旁,打量着赵隶。“受了,也黑了,不过整个人倒是精神了不少。”赵光似乎心情不错,语气轻快道。

赵隶道:“正要向父皇禀报,皇庄的田地,已经全部收完。看产量,今年是一个大丰之年,这都是父皇带来的福气。”

赵光对于这话,似乎并不受用::“什么狗屁福气,粮食收的多不多,都是看老天爷赏不赏脸,跟我有什么关系。你不要和那些油嘴滑舌的人走太近,学些胡乱的话,堂堂皇子,嘴里全是阿谀奉承之词,像什么样子。”

赵隶大气都不敢出,还是娴贵妃在旁圆场:“好了,刚才还说好几个月没见隶儿了,有些思念,人给你叫来了,你倒好,一见面就训斥。”

赵光对娴贵妃很是疼爱,说到:“你看到的丰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