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明没敢跟莲香和秋婵说,一个人担心了好几天。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不担心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走在后花园,忽然发现自己最早领悟的那块石碑,已经有了一丝将要恢复的迹象!
当他领悟了石碑之后,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石碑右上角的秦字会变得模糊不清。而对于其余大片的碑文来说,原本就显得杂乱无章,即便有变化,一般人也看不出来,只有每天钻研石碑的人,才会察觉其中的细微差别。
既然石碑还能慢慢恢复,这说明春秋老仙有将功法弘扬天下的意思,并不是单纯为了桑子明一个人打造的石碑!也不是为他一个人将石碑打入黄昏界。
春秋老仙在黄昏界留下传承,但却设定了一个门槛,需要有人学会三万仙文,然后才能领悟石碑。
可是,这道门槛太高了!
普通的修士不可能掌握这么多仙文!
比如说妖修,连普通的文字都没整明白,更别提极为复杂的仙文了。
比如说霍华生那样的仙修,能认识两三千仙文,都算很了不起了。
再比如当年的炎炎真君,根据桑子明的侧面了解,炎炎掌握的仙文,还不到一千个呢,所以桑子明不太喜欢这家伙,觉得他粗俗不通文理,而炎炎也同样不喜欢他,说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
一般来说,只有仙文馆里极少数的天才人物,经过上万年的钻研,或者像桑子明一样,连续不断的拿悟道仙茶,专心致志的研究仙文,才能完成这种突破。
而一旦掌握了三万仙文,就不能算是野蛮人了。
文气跟着学问一起增长,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而后君子。这是孔夫子在《论语》中说过的话。
再拿炎炎来做例子,他是地仙转世,肚子里有货,功力也很高,但不爱读书,不学习仙文,这就是“质胜文则野”。所谓侠以武犯禁,往往都是这样。
当然也有反面的例子,有些人过于注重外表,一眼看上去,谦逊有礼,风流倜傥,其实道貌岸然,乃是衣冠禽兽。归根结底,那都是半瓶醋,没有学到家。
真正有学问的人,文质相符,虚怀若谷,文质彬彬,方为君子。
不过,要想掌握大量的仙文,光有头脑和毅力也不够,还需要有仙文的传承。
神医桑长给桑子明留下三片玉简,总共六万个仙文。
如果没有这些玉简,他也学不会这么多仙文。
桑子明曾去过翰林仙院的书库里,找到一套《仙文大全》,里面有一万八千仙文。他还找到一卷《绝世仙文大字典》,里面收录了五千个稀缺仙文,受到众多学子的推崇。另外有一本《残缺仙文拾遗》,收录了三千个仙文。据说,这就是本地全部的仙文传承了。
他甚至怀疑,整个黄昏界,所有的仙文加起来,都未必会有三万个之多!
要不然,为什么郑玄、董仲舒和杨雄都只能面对石碑干瞪眼呢?
要不然,为什么整个大明国的会试,只要求学子们掌握三千六百个仙文?而不是一万个仙文呢?
因为仙文太难学了!因为太多的仙文都已经失传了!所以儒门不得不如此!
而且,桑子明也开始意识到,领悟碑文并不会导致功力暴涨,只是增长了学问,相当于在人的眼前打开一扇窗,让人知道某种神功大法的原理和基本法则,要想将其施展出来,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比如说,他能炼制步虚丹,是因为他本来就善于炼丹,学会石碑中的《金丹大道》之后,进一步提升了这门技能。
再比如说,石碑中有十八式赤阳神雷的法则,其实后面几式雷法都比较模糊。桑子明才掌握第一道神雷,要想学全十八式神雷,若没有春秋老仙进一步的的指点,单靠他自己一个人琢磨,几乎不可能完成这种艰巨的任务。而且整个学习过程耗时日久,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即便有不同的人,都学会了雷法,但是最终的结果,也会有不同。
比如说换一个人,在领悟赤阳神雷后,如果没有仙火融入其中,就不能发挥出赤阳神雷的威力。
桑子明有几朵二阶仙火,配合赤阳神雷放出来,威力极其巨大,他只是深藏不露,不想杀人而已,因为杀人太多会增加劫难。
他仔细查看摆在后花园中的那些石碑,发现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石碑上的纹理才恢复两成,这意味着要想全部恢复,至少要五个甲子,也就是三百年。
考虑到桑宅有加速培育灵草的作用,这个时间还可能延长百倍。也就是说,如果将石碑挪到外界去,说不定要经历三万年,才能让碑文恢复呢。
当然,对于地仙来说,三万年并不算长。他们拥有百万年的寿命,也有足够的耐心,再等三万年,不成问题。
桑子明想起爷爷留下的玉简,记录了一种加速古书和石碑恢复的祭坛,不过那种祭坛建立起来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