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来,他便可借助金人的势力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
结果事与愿违,这个如意算盘竟然被赵瑗这个少年郎给轻易破解,这让他一直耿耿于怀。
然而赵瑗毕竟是皇子,自己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总想着借个机会杀杀对方的威风,从而使得让其在官家心中颜面扫地。
“何不借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秦桧想来想去倒是心生一计,对于自己支持这一方皇子赵璩的文采,他是非常了解。
秦桧便是想法利用这个机会,让两位皇子也赋诗一首比拼一番,使得赵璩能够狠狠的踩一踩赵瑗。
从而当着大朝会那么多的文武百官和皇室宗亲的面,让赵瑗颜面扫地。
一想到这里,他朝参知政事王次翁的耳边轻声细语的耳语一阵,王次翁随之频频点头以示知晓。
“启奏陛下,今日乃是辞旧迎新之元日。臣恳请两位皇子为这正旦赋诗贺喜,顺便检验皇子学业如何。”
王次翁出列恭恭敬敬的对着赵构奏道,往往在大朝会的正式场合,臣子只会称呼正式称谓陛下,而不会用官家这个俗称。
在正旦日的大朝会,让皇子赋诗助兴,原本就是惯例,因而王次翁这个请求也算是合情合理。
只不过韩世忠在一旁则心中一凛,暗道看样子国公爷今日会要吃瘪。
赵璩的文采不但在宫中非常出名,就连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是久闻其名。
秦党利用这个机会来打压赵瑗,韩世忠也只能暗暗的为国公爷捏一把汗。
赵构坐在龙椅之上,却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眼下两个皇子,性格和胸襟都各不相同,让他很是为难。
赵瑗沉稳练达,且很有进取之心,朝中主战派在暗中鼎力扶持。
赵璩张扬外向,较为四平八稳,背靠着吴贵妃和秦桧这两棵大树。
对于他而言,大宋将来到底是进取好和退守好,谁都不知道。
但从赵瑗逼宫求情和借太祖托梦这般谋划而言,赵构显然觉得其担当将来君王大任会更为合适一些。
从内心而言,他也更喜欢赵瑗。
“也好,让瑗儿和璩儿各自准备,至于题目则不限。当年有曹子建七步成诗,看看今日皇儿们能够几步成诗。那么谁先来?”
见到王次翁提出的斗诗,赵构心想着也算是趁此机会了解一下两位皇子的诗赋课业如何。
“儿臣先来,还请瑗哥让着点皇弟!”
赵璩一听到要斗诗,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要跃跃欲试一番。
对于自己的诗赋,他自认为至少高出赵瑗两头。
因此也是极为想要当着朝堂众人的面展示一下,顺便出出风头从而将赵瑗踩下去。
“既然璩弟有此雅兴,那便让汝先来吧!”
赵瑗不疾不徐的说道,言语之中似乎并没有任何的慌乱,反而显得愈发的从容有度。
赵璩缓缓的来到殿堂中央,一边缓慢的迈着步子,一边思索沉吟着。
整个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赵璩的身上,此刻的他俨然是焦点中的焦点。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赵璩轻缓的步伐声,众人都屏住呼吸,焦急的等待着成诗的那一刻。
“賸借红尘一日闲,有劳妙语彻幽关。岂知隐几如南郭,也愧移文向北山。有意清风怜我在,无心孤月伴君还。三茅若问今消息,为报逍遥天地间。”
只见赵璩一字一句的慢慢将诗句吟诵而出,节奏和韵律掌控得非常巧妙,让众人似乎非常的享受。
“妙,妙,妙!”
秦桧首先站了出来挥着手大声的赞叹道。
他这几声妙,惹得众人自然也是随声附和着,都是拍手称赞道。
赵璩见自己的诗句得到如此赞美,不由得余光瞟向赵瑗,眼神之中的充斥着傲慢和挑衅。
“臣以为,崇国公此诗虽然立意有些忧郁,似乎再为读书之事而有些许苦恼,却难掩其清新隽永之感!”
秦桧毕竟是进士出身,且又身居高位,他的赏析在这朝堂之中自然无人敢反驳。
况且殿内许多文臣大多都是进士出身,个个都对于诗句表达了认可的神情。
并且他巧妙的将这样的忧郁理解为赵璩为了读书而苦恼,从而转个弯的夸赵璩刻苦读书的决心。
“璩儿能如此短时间作出此诗,也算是十分难得,朕亦觉得乃是上佳之作。”
赵构从赵璩的诗句当中透着的一丝忧郁也能体会到皇子的不易。
或许对方正是借助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皇位的争夺本来就是残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自己当年又何尝不是从生死之中得到的这来之不易的帝位。
“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