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长北公社的第一批春蚕已经出了,梁水仙也终于不用每天来回奔波。
赵庄的蚕室也选好了地址,队里现在没有没有多余的合适房子,最终决定就仓库腾一间屋子出来。
这一个月,梁水仙也真是涨了见识,原来养蚕也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就是要有合适的桑叶林,关于这个赵庄已经请人来看过了,前湾的那片桑叶林,目前是完全够用的,但是明年想要扩大养蚕规模的话,就要形成规模化的桑树林。
关于这点,梁水仙也跟队里打过招呼,大队长他们决定采取最简单的扦插方式,这样桑树成熟快。
“妈,还有蚕吃得东西不能沾一点有毒的东西,也不能有水。”赵玉兰在旁边提醒道。
“奥,对。”
这段时间,梁水仙白天去长北村学习,晚上回来就要巩固记忆,赵玉兰听了不少,还借机给她妈补充了一些小窍门和小知识。
现在大家对于养蚕也都只是处于摸索状态而已,虽然长北已经有了前一年的经验,但跟赵玉兰后世的技巧这些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比如,蚕是需要阳光的,但是不能被阳光直晒,没有好的光线,蚕就会食欲大减,这会造成蚕生病的。
“妈,啥东西不都要晒太阳啊,不晒太阳不得要长青苔啊。”赵玉兰试图说服她妈。
“但培训说,蚕不能晒太阳。”梁水仙虽然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但是培训的时候确实说蚕需要阴凉的环境啊。
“不是阳光直射,就是提供个好的光线而已。”
“也有道理。”
因为时间紧,赵庄没赶上公社夏蚕的报名,只能从秋天开始。
赵庄确实以前没养过蚕,所以很多人都不看好,只是队里对这次试点充满希望,还是有人报名的。
拉拉扯扯地,连着四位知青一起,总算是拉满了一支二十六人的养蚕小队。
赵玉兰也跟着去过蚕室,房子里面已经被搭起来一个个的架子,为了保证房间里面的没有阳光,所以选的是背阳通风的。
秋蚕的孵化时间约莫在七八月份,但江城地处南方,七月份温度还是太热,所以要往后推迟一个月。
梁水仙对这批刚刚孵化的小小蚕们,简直付出了十二万分的心力,恨不得跟它们同吃同住才好。
“王招娣,跟你讲过多少次了,这每一片的桑叶都要擦干的,你这还挂着露水的叶子就敢往里面放。”
梁水仙早上在屋子里面巡视,发现了这样的一幕,心脏都要吓停了。
当初培训的时候就说过的,给蚕喂的桑叶是不能沾水的,桑叶采回来,要阴干,才能喂。
之前就是有人在喂的时候不注意混进了几片湿叶子,结果死了十几条,要不是发现的早,隔离开来了,恐怕一篮子的蚕都不能幸免。
“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了,这篮子桑叶是从昨天那里领的,要怪也是怪谁乱放吧。”
王招娣很不服气,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理直气壮地辩解道。
“你还有理了,你是喂蚕组的,这点小事都不能做到小心细致,干脆出去开荒算了。”
梁水仙看她被当场抓包还不知悔改,心下也真是火冒三丈。
为了不出差错,她们这支养蚕队也是进行了分组。
初时梁水仙还觉得没什么必要,后来是赵玉兰强烈向她推荐了这个办法,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效果竟然意外地好。
二十六个人分成了几个小组,开荒组,采桑组,喂蚕组,记录组,监督组。
开荒组顾名思义就是目前队里并没有现成的地分出来种桑树,所以要在村子旁边的荒地开一块地方出来。
也不远,就在前湾野桑树林旁边,这个任务最重,但是工分也最高,队长拍板,开荒队的女同志也可以拿十二个工分,所以愿意的人也不少。
采桑组每天天不亮就要出去采桑,被太阳晒过的桑叶就会打蔫,这也会影响蚕的食欲,所以只能在太阳晒起来之前和落山之后去采叶子。
喂蚕组和记录组内容是重合的,所以喂蚕的人也要时时记录蚕室饿情况,保证屋子里面的温度湿度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监督组最简单,就是赵兴华和梁水仙两个人,对所有人负责。
赵玉兰提出这样的管理模式,既避免了劳动力的浪费,充分调动和安排好了所有人;也能够让合适的人呆在合适的位置,省的到时候大家会因为付出和收入不相匹配产生问题。
识字的人多数被安排在喂蚕组和记录组,虽然体力劳动真的不算多,但是责任也真的很大,想多挣工分且有余力的可以去开荒,在前湾开荒可比之前在山上开荒省力多了,能那么高的工分,就是队里的额外照顾了。
说实话,五十张蚕纸真的不算多,赵玉兰都惊讶这点量居然要这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