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正大朝会如期而开,长孙冲在转移完李世民的视线后,又眯了一会,正睡得迷迷糊糊时,便被长孙无忌拽着去上朝。
身为百官之一,平时小朝会没说不去就不去了,毕竟平时的那些官员,多多少少都认识,对长孙冲这个十一岁的孩子也没多大的要求。
但大朝会乃是最重要的一次盛会,曙光未开之前,朝贺活动就开始了,宰相、三司使、大金吾等文武百官身着华服“以桦烛百炬拥马,方布象城”,而长安城也因百炬耀街陌,谓之“火城”。
除了在京的朝官外,各地方官也要携各地方特产作为贡品,远赴京师来行元旦朝贺之礼。唐帝国的繁荣昌盛,使得元日朝会异常盛大,整个活动不但有内外朝臣向皇帝贺岁,而且各少数民族政权和附属国的统治者也都奉巨礼前来向唐皇帝贺正,与唐帝国交好。
父子二人赶到皇城门口时,已经是摩肩接踵,灯火通明。
美,太美了,这是长孙冲孙中唯一的想法,比起前世的灯火通明,这种由火焰而照耀出的光辉显得异常绚烂,一种原始而圣洁的庄重与美好,是后世再明亮的电灯也比拟不了的。
火焰将皇城高耸而庄严的城墙染上了活力与隆重,让平时冷冰冰的城墙在这一刻,焕发了生机,燃起了活力。
长孙冲的感慨万千还未消退,便有人上前攀谈了起来,一旁的长孙无忌早就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长孙冲这个嫡子,又是大唐最年轻的官员,自然也不会被人放过,聊天的、送礼的还有要订婚约的,长孙冲实在招架不住,找借口溜了出来。
一股被野兽盯上的感觉在心中升腾,长孙冲回望四周,看见少数民族中的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小男孩,正冷冷的看着自己,眼神中带着三分好奇。
虽身着汉服,但都脸色呈现出高原红,鼻骨高,鼻孔大,身旁的侍卫们也大多腮部咬肌发达,颧骨较高。
吐蕃,长孙冲暗道,那他应该就是十二岁登基,仅用三年平定了叛乱,攻占了叛乱者所占地方,让旧贵族兵败投降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了。
长孙冲对这个松赞干布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样在历史上能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绝非凡人,但他这强盛的能力与绝佳的品行,是大唐崛起的重要阻力之一。
长孙冲要做到的是,凡日月所照,皆我大唐河山,此等枭雄,绝不可能愿施于人下,那只能当大唐的垫脚石了。
那世界屋脊,世界最高峰,长孙冲不要让它们成为中国的国境线。额滴,额滴,都是额滴,才是正道。
两人目光在空中交汇,但没有碰撞出火花,因为长孙冲瞥了一眼,就扭头走了。
松赞干布此时还名为萨颓格姆,他紧紧的握着拳头,咬着嘴唇。父亲囊日松赞,在他3岁的时候,便率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西藏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
松赞干布自小便锦衣玉食,又有这囊日松赞的培养。为他选择的朋友,都是道德品质好、行为端正、诚实谨慎的人,如吐蕃著名的大相尚囊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经常一同骑射、游猎、唱歌、跳舞,也喜欢做陆博、围棋等游戏。
一直被围绕在众人中心的松赞干布,来到大唐后,骄傲之心,被土崩瓦解。
他看的出来,大唐从百姓,到勋贵都看不起,这来自吐蕃的自己。
如果说大唐百姓看他的稀奇感与身为大唐子民所产生的居高临下之感,至少能让他被人看见,他还能微笑以对。那么大唐勋贵的漠视感,则在他的心中砸下了重重一锤,而这位和自己年龄相近少年的轻轻一瞥,则是压垮他心里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这赤裸裸的忽视,让他怒火中烧,但毕竟是一代枭雄,在叔父论科耳的轻轻一咳之下,便回过神,云淡风轻的表情出现在脸上。
论科耳满意的点点头,对自家侄儿的表现满意至极。
……
“上朝。”随着宦官的一声稍微尖却不刺耳的声音,落入众人耳中,一切喧嚣戛然而止,只留下了庄严与肃穆,毕竟长孙冲身为御史台的官员,为了照顾他,魏征便让他站在了自己身边,也不算逾矩。
御史台的其它官员也不反对,毕竟那贞观服饰集团是长孙冲提出来的,又主动分给众人,这么一大块肥肉,能让原本清贫的御史台一众官员,也过上稍显奢侈的小康生活,而且长孙冲这小子就是个活脱脱的摇钱树,鬼知道他还有没有其它项目,交好总没有错。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在宦官的指引下走入殿中,接着是一年才能来上一次的地方官员,最后才是属国之人。
看着自己面前那官袍洗的发白的小老头,左瞅右看,这边啧啧称奇,那边连连感叹,就对着自己一帮人,一扫而过,不做丝毫逗留,松赞干布刚拼起来的自尊心又微微的颤抖了起来。
太子太傅李纲缓步出列,朝着李世民拱手问安,展开手中的贺表,宣读了起来:“今日元正,万象更新,举行大朝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