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去。”孔颖达面碗一拍,就要起身。
“回去干啥?”长孙冲翻了个白眼,施施然的坐在椅子上。。
“当然回去将此事禀告父皇,然后……”李承乾看着长孙冲恨铁不成钢道,他以为自家表哥还在眷恋赏游玩耍,可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
“明白了吧,就算知晓了此事的厉害,你也找不到办法。”长孙冲摊手道。
“那,我们总要做些什么吧,让百姓搬的离河远些也好啊。”低头沉默一番后,李承乾抬起头看向长孙冲希冀的说道。
“不可能,冲儿只是讲述的一个极有可能的推论”,孔颖达摇了摇头道,“这政策不会被同意,就算下发了,也会引起百姓的强烈反对,百姓们不会因为这个不知多久之后才会发生的事而搬离如此肥沃的土地,远离这绝佳的水源。”
“那我们总是要做些什么的吧?”李承乾攥紧拳头,抿着嘴唇道。
“当然不是无能为力”,迎着二人的目光,长孙冲摇了摇头道,“如果真的什么都做不了,那我只会将此事埋在心底,告诉你们只会徒增焦虑罢了。
“现在既然我说出来了,自然心中已有了考量。”
长孙冲将舆图摊平,看着二人道:“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这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长孙冲指着大唐的舆图道:“大河从吐蕃流出,流经陇右、关内、然后一路往东,在河南道入海。”
“问题的关键就是这。”长孙冲食指轻轻的画了一片区域,这便是后世的无数诗人、作家,笔下的那片黄土高坡。
如今这里还未成为后世那片那般干燥贫瘠,地表尽数裸露在外的黄土高原。
现在这里虽不比秦汉时树木茂盛,但仍保留着大量的森林,一切还处在良性的情况之下。
黄土高原的由来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侵蚀为辅。
除却风蚀水蚀的影响外,黄河被历史上人为影响的因素,主要便是历朝历代的大兴土木和砍伐森林开垦农田,将黄土高原上的原有森林逐渐砍伐殆尽。
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这几个时代政权长期割据、战乱频繁。
这些导致了黄土高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种植业也随之被严重影响。
这些让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而唐、元、明、清,这样的较为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对百姓而言是幸运的,可对黄土高原却是不幸的。
幸而如今的唐朝不过建立十几年,长孙冲现在虽无法做到彻底解决,但延缓甚至于不加重还是能做到的。
“大河流经此处裹挟的大量的泥沙,可这些地方河水湍急,泥沙无法沉底,只能随波逐流,跟着河水逐渐奔向远方。”
“过了汴城之后,水流逐渐平缓,泥沙也随之沉底,形成了悬河。”
“那么,我们便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这里”,长孙冲将在关内道的北侧轻轻点了一点道,“如果河流流经此地带不走泥沙,那么一切问题不就随之迎刃而解?”
“树木根系发达,能牢牢的包裹住泥土,防止泥土被流水冲刷。枝繁叶茂的树冠也能有效的阻止雨滴对土地的直接击溅,保护土壤不被雨水侵蚀。”
长孙冲突然两句没头没尾的话令二人疑惑的挑了挑眉。
见长孙冲自顾自的喝起茶,两人便低头思索起,长孙冲此言用意。
“诗经《魏风·伐檀》曾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孔颖达似乎是明白了什么继续道,“汉武帝也写过一首《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这些都说明大河以前是极为清澈的。”
“如今却逐渐混浊,甚至在这河水下游形成了此等悬河。”
“如果说这几百年间有哪些变化,那最显著的便是树木的减少。”
“回答正确”,长孙冲朝着孔颖达伸了个大拇指,继续道,“这些历朝历代的大兴土木和百姓盲无目的开垦土地,让关内的树木不断的被砍伐。”
“失去了树木的保护,那泥土就是一盘散沙,自然也会被河水一冲即走。”长孙冲轻轻的摇了摇头。
“那你还建议圣上修建皇宫?”孔颖达似乎反应了过来,看着长孙冲疑惑道。
“谁说修皇宫非得用树了,水泥不就可以吗?”
孔颖达一拍脑门,关心则乱,他全然忘了自己天天去吃饭的饭店,便是由水泥制成。
“再说了,你看看当时姑父那看我的眼神,一副要将我生吞活剥的模样,我要不顺着他的话头走,我是真怕自己被抬着回家。”长孙冲撇了撇嘴道。
“而且父皇还小气叭叭的,心眼也小的很,以后肯定有事没事就提一嘴,找借口把表哥给修理一顿。”
……
“你俩够了,说正事。”见二人都没有住嘴的意思,反倒是越说越来劲,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