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王朝在军制清明的时候,都不可能让一位大将,统领戍边军队长达五年之久。
事实上。
大宁王朝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光对于统兵将领,对于边关大军的换防,都是极其频繁的。
比如北方防线,几乎每过两年,就会换上一批新兵进行磨练。
而统领边关大军的将军,都是有了战事之时,才会择取人选派其前往。
且在战事结束,或者战事进入缓和状态的时候,就将其召回朝廷述职。
然而大宁王朝进入末期以后。
皇权旁落。
再加上吏治败坏,朝廷对于边地的控制力自然是大为下降,甚至于没有。
比如典封侯在五年前刚来扶风关的时候。
时不时的,朝廷还有诏令下达,询问军情,督促其迅速稳定局势,早回朝廷述职。
尤其在典封侯镇守扶风关满一年之际。
朝廷还曾派出钦差前来,以强硬姿态想将其召回。
可是最终,那位钦差被典封侯好吃好喝,还有美女送上,好生招待了一番后就给打发了回去。
而典封侯本人,则以西域诸国不断扰边为借口,各种推脱,得以继续镇守扶风关并经营自己的势力。
到了三年前,大宁王朝爆发旱灾,各地变乱丛生。
朝廷为了压制内部的乱子都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管制戍边军队。
于是典封侯便过了好几年安闲自在,独断边关的日子。
倒是数月前,爆发于广林道的反贼队伍,横扫江南各道,且将触角伸向北方尤其是司隶道。
大宁朝廷无计可施之下,准备调动边关大军来平叛。
可惜诏令发出,根本无人响应。
对于此事,典封侯不知道北方防线上的戍边军队,是如何做的。
反正他这边,传令的人刚一到扶风关,就被他挥手推出去砍了脑袋。
典封侯之所以会出手如此果断狠辣。
当然是因为,在这五年时间的经营下。
整个扶风关的大军,完全成了他的私兵。
他心中的野望,可以说是肆意膨胀,早就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
事实上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
那便是天下彻底大乱,反贼蜂起。
届时他将统率十几万大军,也给自己争一份万世基业。
爆发于三年前的旱灾,横行各地的盗匪,以及广林道反贼的起事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说都正中他的下怀。
只不过扶风关一侧,还有着西域诸国虎视眈眈,使得典封侯一直没能轻举妄动。
不过这几年时间里。
典封侯和西域诸国的关系,也是颇为微妙。
双方一方面互相对立,小战不断。
可另一方面,又私下里倒卖军器和粮食,乃至人口,彼此之间生意做得飞起。
而典封侯因为心中存有逐鹿中原的野心。
因此下意识的,开始改变策略,和西域诸国交好。
截至目前,倒是真的让他取得了一些成效。
比如当前他手下大军之中,其中不乏胡人。
类似于六原府太守韩绝那样的血屠卫,他典封侯不但有,数量还更多。
除此之外,典封侯甚至和西域一些势力,暗中约定共同狩猎大宁王朝。
只不过典封侯虽然疯狂,可也知道与虎谋皮的道理,轻易不敢引狼入室。
因此一直没能下决断。
......
想要逐鹿中原,参与争霸天下的滔天盛宴。
典封侯第一个要面对的敌人,便是“自己人”的王大亮,也即整个凉州道。
因此在镇守扶风关期间。
典封侯不仅清理军中对手,提拔心腹,狠抓兵权。
还不断派人试探和接触陇上府的太守任宣。
毕竟想要攻略凉州道,这任宣是拦路虎,是一个必须突破的口子。
事实上陇上府太守任宣,其除了治理好陇上府之外,肩上还背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监视和牵制扶风关的边军。
可惜的是。
自几年前开始,大宁王朝的局势越来越糟糕,朝廷已经完全指望不上。
而凉州道的总管王大亮,又是个野心不大,只想着安享晚年,固守门前那几亩地盘之人,无意与典封侯争锋。
因此陇上府太守任宣,可以说是独木难支。
终于在一年前,任宣无奈之下表示,会彻底的效忠于典封侯。
典封侯心想事成,自然是大喜。
随后便将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了对方。
让任宣搜集大宁王朝各地的信息,尤其是凉州道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