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山苦笑道:“问题是,我连指挥棒摸都没摸过,更不可能对交响乐的指挥方式有过了解,您老这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吧?”
周边的几个人都在善意的哈哈大笑。
在翠西的周边,他一位《芝加哥》的演员也没看到,很明显那些人正在化妆间里忙活着上妆呢。
随即就听到了关于这件事情的解读:“今天来这里是演员工会的主意,当然跟公告牌一方也是有过提前商洽的!按照演员工会的说法就是,《芝加哥》一旦上映效果良好,歌舞剧电影就会迎来一个集中喷发区,其实类似的情形早在2001年出品的《红磨坊》就初现端倪了!歌舞片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强劲势头,会让整个电影市场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艺术风貌,代表着好莱坞极高的艺术成就,是老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清山点头认同:“艺术总是要发展的,电影文化总是在不断创新的,不会因为一种形式的拘泥而停滞不前。几十年逐渐衰落,以至无人问津,也势必会迎来重新复兴的那一天。”
“对,这个观点跟我们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想法不谋而合,即使只能让它偶尔发光添彩,也应该是我们这一代电影人不可推却的职责,同时也能为很多在百老汇默默努力的人,指出了一条较为简洁,迅速的成名发家之路。不然这门艺术就真正落寞了,就像你们华国的武术失去了大部分的传承。”
“实际上这也是公告牌杂志社的共同心愿?”
“是啊,但凡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内心里都深藏着一份对那个浪潮的怀念,它不仅是一段电影历史,还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以及隽永的记忆封存!”
“但我还是想不出为什么找我出演的必要性!”
“你是《芝加哥》的编剧,尽管也是基于舞台剧的脱胎而来,但依然展现出来做到了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的改编能力。而且创作了里面的大部分音乐剧的独唱与歌剧的咏叹调,说你不懂这种戏剧风格,这个理由你自己信么?”
“那些编曲也是基于舞台剧的基础上略有改动而已,可我确实没有跟管弦乐合作过,例如一些最简单是指挥手势,真的缺乏了解!”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舞台剧《芝加哥》里面的精髓部分,改编成了更适合大银幕的形式,包括相关曲目都形成了电影该有的表现能力,适合剧情电影的发展需要,甚至能很容易的从整部剧中独立出来,让其更加适于在酒吧等其他的娱乐场所的单独吟唱,这一点对于未来歌舞剧电影尤为可贵!”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今晚让我上台,是基于弘扬歌舞片的考虑?”
“也是对你在成功改编的奖励!要知道无论音乐剧还是歌剧的表演和存在形式,具有永远高于流行音乐的优雅高贵,对于声音和唱功也远高于流行音乐。”
“可音乐剧里包含着很强的流行元素,才更通俗易懂,更容易引发共鸣。”
“流行音乐的优势不可否认,能够取得共鸣我认为多与歌词有关。有了歌词,能够让不怎么懂音乐的人们也基本可以理解其内容,从而赢得更多共鸣。但歌剧音乐大都是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的,有严谨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其音乐手段难度高于流行音乐,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一点我承认,而且流行音乐的艺术生命力往往有限,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新旧更替。”
“问题就在这里,我不是在对流行音乐这种形式提出质疑,而是结合歌剧的本身来全面看待这个艺术形式。流行音乐很多伴奏是用电声的,我觉得是它的最大魅力。电声的仿声效果通常比自然乐器像,这就使得其的配器编曲比古典的易理解。在当今的音乐界,有这样一种趋势正越来越明显,也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所接受和推崇,那就是仿古,或者以古韵旋律穿插在流行音乐当中。”
“其实姑姑的这个观点我也有,不过对于我是出身、成长在东方语境里,对于西方的歌剧音乐形式只是一知半解,以后恐怕无能为力。但我对华国的音乐类型的演变深有体会,回去后就会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他说这番话,是因为察觉出了翠西找他表演的真实目的。
事实上也正像她说的那样,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不可动摇,如何把它跟古典音乐或格局形式怎么有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今天安排他在歌舞剧表演里露一面,《芝加哥》剧本的原因只是其一,另一个隐形原因,就是想通过他在社会、民间的个人影响力,来发挥一些偶像的引导作用。
这种效果不见得很明显,但意义大过了性质本身,其象征寓意就像华语里的那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所以正是因为察觉到对方的真正用意,他才会果断地婉拒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芝加哥》的剧本和音乐,他完全是通过剽窃的方式得来的,对于西方的音乐、人文、历史确确实实缺乏影响能力。
再者他是华国人,最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