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宣政殿内。
正值壮年的李世民坐在书房里,全神贯注地批阅奏折,眉头慢慢地皱成一块。
“宣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魏征入宫。”
看完奏折后,李世民心急火燎地下令。
“是!”
王德立即躬身接下李世民的手令,转身吩咐下去。
李世民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揉着眉心,目光怔怔地看着书桌上的奏折,坚毅的脸庞露出一丝疲惫。
没过多久,长孙无忌四人就赶到了宣政殿。
“陛下,可是房相那边有消息传来?”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从少年时期就相识,对他的性格最了解不过,看到李世民这副表情,心里就知道有大事发生。
关中大旱月余,李世民便任命左仆射房玄龄为正监察史,工部尚书段纶为左副监察史,民部尚书戴胄为右副监察史,到关中各地指挥抗旱。
一开始还取得不错的成效,可往后的三个月,天仍然没下一滴雨,旱灾越来越严重,现在地方呈上来的奏章已堆积成山。
李世民捏着眉头,没有说话,王德双手捧着奏折放到长孙无忌的身前。
长孙无忌接过奏章翻看,李靖几人纷纷围了上去,看完奏折的内容后,纷纷叹了口冷气。
“陛下,黄河,泾水,渭水,洛水,汾河等数十条大河是关中的主要水源,现在水位下降了大半,导致其支流全部干枯。”
“关中数百万亩地受灾,再拖月余,我关中百姓将颗粒无收啊!”
杜如晦这位有着经纬之才的绝世谋士,眉头紧紧碰到一块。
魏征走前一步,神情严肃地拱手说道“陛下,房相奏折中所说的部分州县已有大批流民,若不加以控制恐有大动乱,还请陛下开仓放粮!”
李世民没说话,转头看向李靖。
李靖瞬间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弯腰拱手说道“陛下,北击突厥之事可以往后推,当务之急还是以安内为主,臣恳请陛下开仓放粮!”
雄才伟略的李世民已经下令年中粮食收割完后,立即北讨突厥,不曾想被老天爷牵制住。
李世民手指轻轻地敲着桌子,目光在几位大臣身上来回扫视,思考良久说道“开仓放粮乃是国本之大事,就由长孙爱卿全权负责。”
“臣,遵旨!”长孙无忌踏前一步,双手躬身道。
他是文武百官之首,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更是关陇集团的领军人,由他负责最合适不过。
“宣旨!”
“下令,开放洛口、广通、黎阳、太原、含嘉五大粮仓,由司空长孙无忌统筹,有贪赃枉法者可先斩后奏!”
“下令,兵部尚书李靖率一万左骁卫北上,秋收在即,要严防突厥南下抢粮。”
“臣领旨!”
长孙无忌和李靖齐身躬身接旨。
“众爱卿,粮仓虽大,但也维持不了数十万之众数月的口粮,大家还有何良策?”
杜如晦想了片刻,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三策。”
“杜爱卿快快说来。”李世民急切地说道,房谋杜断是他的左膀右臂,很多计策都是出自这二人之手。
“一策:明日早朝,陛下带头从私库捐钱捐粮,大臣们定会纷纷效仿。”
“二策:派人到淮南道、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岭南道买粮,同时调配部分府粮。”
李世民、魏征和李靖点了点头,他们明显认可这两策。
“三策:让世家大族开放粮仓,以不高于官价一倍的价格贩卖粮食,违者重惩!”
杜如晦说完第三策后,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明显犯难。
世家门阀的力量非常强悍,朝廷和各州县超九成以上的官员,都由世家子弟担任,哪怕他是一国之君也不敢轻易动他们的利益。
长孙无忌很快站了出来,带着意味深长的眼色看了杜如晦一眼,随后拱手说道“陛下,杜仆射的第三策臣不赞成。”
看到李世民皱着眉头,他接着说道“陛下,此次旱灾所有的田地都受影响,天下刚定不久,宜静不宜动。”
随后给李世民找了个理由说“世家门阀需要养的佃农,下人,护院都不在少数,粮食够不够吃都还不好说,哪有余粮贩卖?”
“长孙大人这话,老夫不敢苟同!”
魏征走出来,脸色不喜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拱手说道。
“大唐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手中,而且大多是上等田和中等田,房相在奏折中说的很清楚,上等田尚有河水灌溉,只有中等田和下等田影响严重!”
魏征从不看人脸色行事,直接回怼长孙无忌。
两人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掐着这个点争论不断。
李靖主管兵部和统兵作战,很少在民政这块发言。
但是大旱缺粮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