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银子,多杀多得,都记清楚了没有?”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阴冷与残忍,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冰冷。
“清楚了!”士兵们齐声应道,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决绝与冷酷。
数百名官兵手持火把,在将领的指挥下亮出了兵器,准备行动。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嗜血的光芒,如同饥饿的猛兽,准备扑向它的猎物。
然而,他们并没有遇到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而是全副武装的大明军队!这些明军甲胄鲜明,臂缠白布,在暗夜中目露凶光。除了甲胄外,他们还配备了盾牌、刀剑、长枪、弓箭和鸟铳等武器。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坚定的光芒,如同秋日里的远山,被一层坚定的雾气笼罩。
“投降者免死!”埋伏的明军齐声高呼,他们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不容置疑。
“有埋伏,快撤!”翻墙而入的官兵见状立即四散逃窜,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惊恐与绝望的光芒。
砰!砰!砰!数十支鸟铳同时开火,火光如龙,划破夜空。紧接着,箭如雨下,院内顿时一片混乱。明军的攻势如同狂风骤雨
在通州府衙的大堂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斜斜地洒在青石地面上,却似乎无法驱散室内的沉重气氛。户部侍郎张宸极,脸色铁青,眼中仿佛燃烧着熊熊怒火,他指着被五花大绑的王敖永,大声斥责道:“王敖永,你身为巡抚,不关心百姓疾苦还情有可原,但你怎么能下令杀害无辜百姓呢?你真是罪该万死!”他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震得梁上的灰尘都仿佛颤抖起来。
王敖永站得笔直,身形瘦削却显得异常坚韧,面不改色,仿佛一尊屹立不倒的石像。他静静地等待着张宸极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些,才缓缓开口,声音冷静而沉稳:“骂够了吗?如果够了,就请你说说我的罪状吧。”
“罪状?”张宸极怒极反笑,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杀害百姓这一条,还不够吗?”他的目光如刀,锐利地刺向王敖永。
王敖永轻轻摇头,反驳道:“我何时下令屠杀百姓了?请侍郎大人拿出证据来!”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无畏,仿佛无论面对怎样的指责,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把人带上来!”张宸极一挥手,声音如雷,震得堂内众人皆是一颤。外面立刻进来了三个满身伤痕的官军,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疲惫,仿佛刚从一场恶战中归来。
其中一个将领指着王敖永,声音有些颤抖地说:“禀告大人,是王巡抚命令我们出城屠村的,军令如山,望大人明察。”他的手指微微发抖,似乎在回忆那场可怕的屠杀。
王敖永冷笑一声,目光如炬:“胡说八道!我下达的命令是去寻找建奴的踪迹,何时让你们去屠杀百姓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不屑,仿佛对这样的指控感到无比荒谬。
“温榆河大捷之后,多尔衮逃跑,兵部下令让京师附近的城池派兵驻守村庄,以防他们夜袭抢粮。”王敖永解释道,他的声音冷静而有力,试图澄清事实的真相。
“你们违背我的命令在先,现在还敢杀害无辜百姓来冒领军功,现在还狡辩吗?”王敖永质问,他的目光如炬,直视着那些将领,仿佛要将他们的谎言一一揭穿。
“我们都是奉命行事,何来狡辩?”其他将领也纷纷指责王敖永,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慌乱与不安,仿佛在试图掩盖什么。
王敖永冷笑,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嘲讽与无奈:“我何时下过这样的命令?我的手令上写得清清楚楚,是沿途戒备,防御建奴!”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仿佛无论面对怎样的质疑,都能坚守自己的信念。
“大人虽未在手令上写明,但口头命令和参将执行,我们都听从了。”一名将领说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在回忆那场可怕的屠杀。
“那为何不召何参将来当面对质?”王敖永反问,他的目光如炬,直视着那名将领,仿佛要将他的谎言一一揭穿。
“他……已经去世了,如何对质?”将领支吾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慌乱与不安,仿佛在试图掩盖什么。
“没有凭据就擅自抓捕朝廷命官,张侍郎的胆子可真不小啊。”王敖永转头看向程文栋,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程御史,侍郎大人知法犯法,都察院怎么也不闻不问?”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质问与不满,仿佛对这样的不公感到无比愤怒。
程文栋沉吟片刻,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终于,他缓缓开口:“他们毕竟都是你的手下,就算不知情,你也有治军不严的罪过。侍郎大人的做法,并无不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沉重,仿佛对这样的局面感到无比棘手。
王敖永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他的目光中闪烁着愤怒与无奈,仿佛对这样的指控感到无比荒谬与不公。
这时,顾朝生打断了他们的争执:“够了!调兵的手令在哪里?”他的声音冷静而有力,仿佛要将这场纷争平息下来。
一个士兵连忙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