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期许和信任,“你们回去后立即着手准备募兵事宜。甲胄兵器由宫仗局提供;战马和粮草则不要经过兵部之手,朕自有安排。”
他顿了顿,又嘱咐了几句后,性忠和守洪便告辞离开了皇城。走出皇城后,李氏兄弟仿佛从梦中惊醒一般。性忠更是激动不已,听到小风皇帝要重振辽东铁骑的雄心壮志后,不禁热泪盈眶。
辽东铁骑这个名字对于李氏后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想当年辽东铁骑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无不胜;然而自从李如松去世后,辽东局势大乱,高淮乱辽,辽人四恨之下精神不存、战力日衰,甚至出现了降奴反噬的耻辱。
如今小风皇帝重提辽东铁骑,不仅让李氏兄弟倍感荣耀,更让他们看到了重振家族和国家的希望。守洪私下里问性忠:“兄长,你看陛下为何不用勋贵之家,而偏偏重用咱们兄弟俩呢?”
性忠边走边思考着,回答道:“蒋太微虽然善于领兵打仗,但并不擅长练兵;陛下用人讲究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才将重任交给了我们兄弟俩。再者说,蒋太微名声太大,众目睽睽之下难以隐藏锋铓;而大明之内,除了李氏和祖氏(这里暂以吴三桂归到祖大寿名下)之外,还有谁能训练出精锐的骑兵来呢?”
守洪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望着性忠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和信任。他知道,兄长一定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为李氏家族和国家带来荣耀。
古语有云“将门出虎子”,讲的就是祖辈战场经验的传承让后代能够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明代勋贵之所以逐渐没落,正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后传承断裂所致。而如今,小风皇帝将重任交给了李氏兄弟,无疑是希望他们能够重振辽东铁骑的雄风,为大明江山保驾护航。
走到岔路口时,守洪停下脚步,深情地望着性忠说道:“兄长,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请务必珍重自己!”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不舍和担忧,仿佛是在送别一位即将远行的亲人。
性忠也紧紧握住守洪的手,说道:“宪忠啊,你在京城担任勇卫营将领,一定要保护好陛下的安全;只要陛下安然无恙,天就不会塌下来;李氏家族的兴衰荣辱就寄托在我们兄弟俩的身上了!”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仿佛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珍重!”两人拱手作别后,一个返回皇城继续辅佐皇帝;一个则踏上了前往保定的征途,去招募那支即将改变大明命运的五万精锐骑兵。他们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远去,仿佛是在诉说着一段即将被历史铭记的传奇故事。
在乾清宫那深邃而庄严的殿堂里,林小风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忧虑。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那稀疏的星辰,心中反复盘算着如何妥善重用李氏兄弟,生怕哪里考虑不周,出了岔子。这李氏家族虽然都住在京城,被锦衣卫严密监视着,叛变投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这个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
林小风深知,那些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人,总是免不了多疑。更何况,那些文臣的闲言碎语,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很容易就扰乱了圣上的判断。他微微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思量:如何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既稳妥又有效的道路呢?
这时,郭天阳站在一旁,他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轻声问道:“陛下是不是担心李性忠手握重兵,会滋生不臣之心?”小风微微点头,却没有立即回答。他转过身,凝视着天阳,仿佛在寻求一种理解和支持。
天阳见状,接着出主意:“那不如多招募些将领,分散他们的权力,好让他们互相制衡?”小风摇了摇头,缓缓说道:“这法子不妥,一来容易走漏风声,二来还可能削弱了整体的战斗力。”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显然,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多时了。
“战斗力怎么会受影响呢?”天阳一脸疑惑。他不明白,为何分散权力反而会导致战斗力的下降。小风解释道:“想当年萨尔浒、松锦之战,还有朱仙镇对敌,咱们的军队实力并不弱,可最后还是输了,为啥?就是因为援军调度不力,内部矛盾不断,根本不听指挥。如果每个人都各自为战,或许还能赢几场,但一聚在一起就互相猜疑,怎么能不败呢?”说着,小风用十个字总结了边军的弊病:“聚在一起像一盘散沙,分开来倒像是满天繁星。”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痛惜和无奈。
天阳听了小风的解释,心中虽然有些明白,但还是不放心:“可陛下不派监军去,李性忠招募那么多兵马,万一……”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担忧和不安。监军这事儿,小风心里也犯嘀咕。派吧,怕扰乱了军纪,反而生出内乱;不派吧,又怕武将时间长了骄横起来,又成了拥兵自重的问题。这心态的变化啊,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慢慢看时势的发展。
小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凝视着天阳:“派监军去,确实是个办法,但人选必须谨慎。我要找的,是一个既能监视李性忠,又不会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