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金光小说>历史军事>夏商之际革个命> 第151章 彭祖故事(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彭祖故事(二)(1 / 2)

司命先查了《命运簿》,发现如果彭祖选择继续当官,长寿不了,得当修仙的隐士才能长寿。又查了《命寿簿》,上面写着篯铿的寿命是七十岁。

上帝就对彭祖说,你现在不能当官了,至少要当一百年的隐士,去修道服药,才能长寿。

然后上帝让司命把《命寿簿》上的数字改改,把“七十”改成了“七百”——这对人类来说,已经是个很恐怖的寿命了——这就是《楚辞?天问》里写的:“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长?”

到底有多长呢?彭祖问上帝:“您说我这样能长寿,到底能多长寿呢?我到什么时候会死呢?”

上帝想了想,说:“到河中洗炭白的时候吧。”

彭祖大喜,他想,炭本来就是黑的,放在河中去洗,就是洗成泥,还是黑的,怎么可能白?炭永远洗不成白的,自己也就永远死不了啦!

之后,彭祖真的把官职和城邑交给了几个儿子去搭理,遁入深山,去专心修道、服药,结果一百年以后,人们再见到他,竟然比原来还年轻、还健壮。

他偶尔到夏朝的宫廷里当当官,可都干不长,干一阵子,就莫名其妙地玩失踪,大概出来当官也只是为了刷刷存在感,说明自己一直活着,并不是想真的升官发财。

商汤灭夏的时候,他又出来帮助商汤工作,后来又在武丁时期在朝为官,一直到殷末的殷纣王时期,后来就没了事迹记录,估计是死了。

至于彭祖是怎么死的呢?这里顺便也给大家扒一扒。

据说到了彭祖七百岁的时候,主管幽都的老板土伯,也就是社神后土句龙,翻《命寿簿》查到彭祖寿命该绝了,他命令司死和司归两个幽都的官员,即俗语说的“勾死人”,相当于佛教神话中的“黑白无常”,让他们带阴胥、阴徒去把彭祖的魂魄抓来,那么彭祖就死了。

可彭祖这时候已经修道六百多年,不仅年轻体壮,而且有一定的预知能力,两个勾死人带着阴兵来抓他,他就东躲西藏,怎么也抓不到。

折腾了四五十年,两个勾死人双脚都跑脱了皮,也没能抓到彭祖,知道自己办不了这事儿,就跑回去对土伯说:“boss,这事儿俺们实在搞不定,彭祖真没法抓到!”

土伯大怒:“你们这两个蠢货,折腾了五十年,报销了无数的差旅费,连个凡人都抓不到,还有个鸟用!”

“boss,您不知道,那个彭祖很善于躲藏,抓他和捕风捉影一般,我们好不容易打听到他的藏身之所,扑了去,他早跑了。”

“你们就不会设个圈套,把他骗出来?”

“不好弄啊,骗人没那么容易……”

“那是你们笨!你看看人家那些搞传销的,几句甜言蜜语就能骗来一屋子人……”

两个一边叩头一边申辩:“boss,不是俺们笨,是彭祖太狡猾,也不是俺们不卖力,是那厮真不好抓!”

“是啊老大,抓人和搞传销不一样,彭祖又不做发财梦,不好骗的,不信您老可以自己去试试。”

“好!如果老子把他抓来,就让幽都人事部解除你们的劳动合同,你们给我卷铺盖卷儿滚蛋!”土伯怒冲冲地亲自出马,带人去抓彭祖。

可没想到,他也折腾了五十多年,楞没抓到。

土伯也泄了气,知道错怪了那两个勾死人,彭祖真是西瓜掉在油篓里——大大滴滑,根本拿不住。

想了一阵子,跑到天上去找司命:“蔑傥大人,我说,您那簿子上写的彭祖的寿命是七百,俺们去抓他,抓了一百多年也抓不到。这事儿可是您搅合出来的,您得想办法把这事儿给摆平了。否则乱了轮回次序,你我都吃罪不起!”

“尼玛!这事儿怎么又赖在我头上?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软,都是大帝喝了人家的鸡汤……”说了半截,司命又觉得不妥,那鸡汤自己也喝了,急忙改了口:“好吧好吧,把你的追魂索给我,我去想想办法。”

司命大神乘着玄云下界,去抓彭祖。

他觉得这是小事一桩,到人间等于旅游一番,就开心地作歌唱到: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

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然而事实是和他想的完全不同。虽然他是神通广大的高级别天神,可照旧抓不到彭祖,甚至连彭祖长什么样儿都没看到。每次打听到彭祖的下落扑了去,人早跑了,还常留下块木头片,上面画着一个伸着中指的拳头。

司命气得两眼发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八百多岁的老头子,一定是老得眉须如雪、头童齿豁、耳聋眼花、弯腰驼背、步履蹒跚了,怎么还有这么利索的腿脚,跑得比兔子都快。

他才知道彭祖的确是个“有经验的老游击队员”,真不好对付。

在纠结无奈之时,司命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拿了一大块木炭,到彭水边上去洗。

一些路人看见一个样貌古怪的黑衣服老头在河水里洗炭,都很奇怪,过来围观,问:“喂,老丈,你洗这炭啥意思?”

“啊,老夫觉得炭这么黑,显得脏,想洗成白的……”

“哈哈哈……”众人大笑着一哄而散,认为这老头不是老年痴呆就是神经病。

这么洗了好多天,再没人来观看,司命觉得很寂寞很无聊,甚至还有点尴尬,叹着气唱到:“1阴兮1阳,众莫知兮余所为……”

这天,他正在洗炭,无聊到几乎要跳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大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沿着河边唱着歌谣、扭着舞步,十分欢乐的样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所谓“踏歌而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