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一方的动作来得很快。
建武元年十一月十二,江、湘二州地动,庐陵、长沙、武昌等诸郡皆受波及,山石崩而河水出。十一月十五,荆州牧王肃旋即借上天降灾之缘由,上表尽述北宫仲华等寒门臣子“不思北伐、任用奸佞”的罪状,一面以“清君侧”之名自悬瓠发兵东进,一面又以“收复旧土”为名遣使北上,联络盘踞幽、平的辽西段氏共抗强敌。
王肃所行之处,多有与寒门臣子不合的郡守将领动兵声援。便是身为皇后兄长的陈却,也以“北宫氏布政刻碎、祸乱于国”为由,动豫州尚存之地的半数兵力作为响应。
为此,京中的王氏与陈氏子弟在太傅王茂的带领之下尽皆跪于太阳门前请罪,中宫皇后陈定澜亦披发跣足请罪于帝寝前。皇帝卫景辰尽皆宽恕,继而诏令朝中百官抗击叛军。
消息传入临近的襄阳郡时正是王肃举兵的第二日,苏敬则抬手轻轻撩开车舆帘幕的一角,瞥见了襄阳城郊熙攘来去的行人。而郊野上的寒风凛凛一拂,便将那些或近或远的闲言碎语送入了车舆之中。
“……你们这是打哪儿去?……”
“……东面……”
“……那可去不得……”
“……是啊,听说东面也打起来了……”
“……这怎么可能……”
“……是真的,听说啊是一个叫什么北宫的奸臣媚上欺下,州牧看不过去……”
“……什么啊,分明是……”
“……哟,这可不兴乱说……”
“……都是那些官老爷在神仙打架,亏得你们还有心情跟着瞎起哄……”
车舆中的江怀沙不觉嗤笑了一声。
苏敬则缓缓放下帘子,微笑着将目光移了过来:“看来凭舟知晓几分内情。”
江怀沙撇了撇嘴,而后向他笑道:“倒也算不得是什么绝密消息,不过……总比那些道听途说的风言风语强。”
“凭舟以为,北宫仲华此人,究竟如何?”
“他啊……”江怀沙敛了敛笑意,道,“陛下虽是由世家豪族拥戴践祚,但若论‘志同道合’之人,大约还是他北宫仲华。‘以法御下,排抑豪强’,更多次弹劾行径不端的王氏子弟,所以王肃记恨已久,如此而已。”
苏敬则沉思起来:“是么……可惜高门世家的势力自前朝中兴时便已逐渐坐大,又岂是如今的陛下以几人之力便能改变的?‘志同道合’并非便是‘牢不可破’。”
江怀沙眼眸一转,便又笑道:“我有些好奇,崇之希望秣陵如何呢?”
“我连朝中之人都不曾认明白,谈何希望?”
江怀沙兀自笑了一声,正欲再说些什么时,车舆便是渐渐地停了下来,而后,流徽的声音便从门外低声传来:“二位,襄阳郡守亲自领人出城相迎。这……”
“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江怀沙不以为然地挑了挑眉,而苏敬则已然起身走出了车舆:
“我去看看。”
苏敬则走下车舆时,正见道旁为首的华服官员笑着迎上一步,颇为客套地一拱手:“阁下便是此前方参军所说的,来此协助治理沔水水患的那位苏公子么?果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敬则仍旧是神色淡然,微笑着向对方长揖行礼:“晚辈镇军将军府左司马苏敬则,见过郡守。方参军此前托我前来协助,不知郡守有何安排?”
“苏公子说是‘协助’,未免也太过谦逊。”那襄阳郡守本也是琅琊王氏的族中子弟,此刻他笑意更甚,言语之间好似颇有几分别样的深意,“听闻苏公子当初在并州时,也曾经手过地动后的赈灾诸事,如今反倒是本官须得时常以政务请教于你了,还望苏公子莫要见怪。”
“怎会?”苏敬则笑了笑,心下已觉有异,便试探道,“只是晚辈受方参军之托而来,虽属僭越,却也不得不问一问,不知襄阳灾情如何?对此,郡守又有何方案?”
襄阳郡守似乎已笃定苏敬则不会在此事之上玩花样,答得不假思索:“如今江州西部与荆州东部因这一场天灾,百姓流离,饥馑疾疠,死者殆半。襄阳之地幸而未有多少死伤,然地动过后,沔水泛滥,淹毁了不少田地与一处粮仓,河上的旧堤亦多有崩毁,所幸如今并非汛期,故而伤亡不重。此外,襄阳临近武昌、长沙,其间逃亡至此的流民亦不计其数。”
听得这襄阳郡守语焉不详,起手时还偏要以一句别处的“死者殆半”掩饰襄阳郡的救济不力,苏敬则不由得默然片刻,叹道:“郡守可是不便在此告知受灾的详情数目?晚辈想问的是,如今天灾所波及者几县?百姓能自给自足者几何?当由官府赈济者几人?使民夫修筑之沟防构筑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可募粟米之富人几家?记录于簿籍的僧侣余粮又有几何?”
“这个么……”襄阳郡守面上有些许尴尬,继而暗暗地向身侧的属官使了个眼色。
那属官忙也上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