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安元年六月十七,连日的阴雨依旧不曾露出止歇的迹象,直到暮色四合之时,复有惊电闷雷次第炸响,一瞬间将城池山河映衬得雪亮苍白。
檐下明灭的风灯被狂风倏忽卷起,游丝一断之间,便如孤魂野鬼般飘摇远去。灯芯的一点明光沉沉湮灭,骤雨风雷从四面八方接踵而至。而在这幽邃的长夜之下,襄阳城的反击也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
六月十七,酉时末。
“此去沔水,务必尽诛沙洲敌寇,明日天亮前,也必须搭好营寨。”
西南郊的军营之中,谢长缨趋步送谢遥与典兵中尉走出了营帐,而帐外刀戟林立、兵卒肃然,只待最后一声令下,从两处军营中挑出的这五千精兵便将潜行奔赴敌军后方。
谢遥走出营帐后,便也笑着向她一拱手,有模有样地应声道:“我定当全力以赴。”
随行的典兵中尉亦是抱拳行礼:“也请谢将军与从事史看顾好后方。”
“这是自然,二位切记,沙洲之上虽不过两三千人,却不可轻敌。全歼敌人后,立刻拆除他们设在河面上的机关,派人从东面下游的战船渡口调舲船,帮助你们守住沙洲据点。”
谢遥闻声应下:“好,我与周中尉绝不敢有半点疏忽,知玄放心便是。”
谢长缨微微颔首,望见四野之上暮色已沉,便也不再多言,只道:“二位且去吧,襄阳城的存亡,或许便在此一搏。”
二人皆是敛眸长揖,正色应道:“是!”
“咚”!
营中的鼙鼓沉闷地响了一声,弥散在潇潇飒飒的夜雨之中。而营中的五千精兵却立时会了意,齐齐举步跟上了谢遥与典兵中尉,在风雨之中几近悄然地走出了大营。
在这一行兵马衔枚疾走离开营地后,谢长缨却仍旧在雨中立了片刻。她微微抬眸,视线轻飘飘地落在了东面的城池之上。
此刻夜雨倾盆,风声如浪,惊电刹那间自云端直直劈下,霍然照亮了城头的雉堞。
——
六月十七,戌时初。
云翳间的雷电如毒蛇骤然吐出的信子,携着阴冷的气息萦绕于城墙上空。立于北城门内的卫暄回首望了望城楼上整装待战的将士,而后又郑重地看向了苏敬则:“苏寺卿,今夜我与桓郡守父子多半脱不开身,城内的安全,便交给你了。若你还有什么需求,也可尽管告诉本王。”
苏敬则思忖片刻,问道:“不知瓮城中可有体量较小的战车?可否调用三辆开往另三处城门下以备不测?”
卫暄径自在心下计算过一番,便笑道:“城中原本便有六七辆小型战车,今夜本也是用不上,自然可以着人开去。苏寺卿担心有外敌奇袭?”
苏敬则摇了摇头:“防备的并非是外敌,而是内奸——城中仍有不安分的胡人未曾肃清,也不知是否还有更多奴隶被他们蛊惑。下官昨日将城门附近的百姓迁往城内安全处暂居,也正是为了防备此事。”
“原来如此啊……”卫暄若有所思地颔首笑道,“那么,有劳苏寺卿费心了。”
他说罢,便唤来了十余名操纵战车的士兵,吩咐他们开动小型战车,各自奔赴另三处城门。
待那些士兵应声而去,操纵着三辆战车循长街离开后,苏敬则微微抬眸望了望天色,亦是长揖辞别道:“时辰不早,下官也不便在此多做逗留了——请殿下保重。”
卫暄按了按腰间的佩刀,笑得从容:“本王自当为大宁而战。”
——
戌时二刻,襄阳北郊。
夜幕已悄然笼罩了沔水两岸,泼天的暴风骤雨将城外的山川草木洇染得有如浸入了浓重的墨汁。连日的大雨早已令昭国的营寨之中无从举火巡查,值夜的士兵们踏过泥泞的积水,借着营帐中透出的灯烛之光勉强地巡视着军营之中的各处景况。
稠密的雨幕兜头罩下,夹杂着呼啸的风声扑面而来。为首的巡行士兵本能地抬手遮了遮双眼,避过了一阵密密匝匝的雨点。四下里夜风飒飒,其间却又夹杂着一线极尖锐的尖啸声倏忽而来。
“嗖”!
前方营帐中的灯火骤然熄灭。
巡行的士兵们蓦地一惊,一时连有些疲累的精神也清醒了几分,陆续冲向了那顶营帐,而为首的伍长已然高声呼喝起来:“怎么回事!”
还不待几人冲入帐中,已有一名神色不悦的将领跨步走出帐门,将手中的一物扔了出来:“你们是怎么巡夜的?”
伍长慌忙地抬手接过那物事定睛一看,却见这正是一支翎羽箭,箭镞上残留着火焰灼烧过的黑色痕迹。
细细密密的雨水打在箭杆之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
“将军,这……”
伍长匆忙行礼意欲解释,然而他还不及继续说下去,便在四周的异状中惊恐地回过头来。
就在他们说话的间隙之中,又有十余座营帐的灯火被不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