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俩走在去行止居的路上。彦歌尚矮,步调又慢,萧君澄背着手,习以为常地紧挨着她的脚步,时而并肩,时而往后靠靠。一高一矮,一人走得板正,一人走得随性,远看两竖青白身影,融在松柏间倒也贴切。往来的弟子有些注意到他旁边这个胡人模样的少女,纷纷投来惊奇的目光,他只笑笑,然后悄悄把斗笠盖在彦歌头上,随口道:
“尘世堂的饭菜感觉怎么样?应该和家里的差不多。就那道红皮脆鸭好像有些咸了……”
午饭按理在庄里解决。念在彦歌头回来外面吃,萧君澄特地多点了些,本来对着满桌子菜还担心是不是浪费,没想到对方胃口比以前还好。
“我夹了很多。”
“果然是喜欢咸口?”他边调整着斗笠的位置说道,话锋一转,“什么时候学一下盘头发吧,往后我也没法天天抽空来啊。”
彦歌点头。
“另外……”他掂了掂手里的背囊,趁着周围没了人,终于有机会低声道,“虽然临走前叫你带上一些必需品,但你怎么把这个也带来了?”
绑带松了些,空隙里隐秘地透出一抹寒光,精铁中横着一根细弦,应是一把长弓。背囊并不厚实,摸上去能够感觉到弓身冷硬和如树枝般弯折的轮廓,弣的位置略微凹凸不平,细细摩挲后才会意识到这是雷纹,倘若再细致些,更会认出这是一把名弓。
萧庄并不以锻造立身,其下称得上人尽皆知的兵器只有两样:一是只闻其号不见其影的藏锋剑,二是铭文“雷光”的铁弓。
也就是被彦歌乱七八糟捆在背囊里的这把。
“萧夫人让我好好收着。”被斗笠盖着远看和瘦条蘑菇没区别的少女如实答道,“出远门,不就该把它带上?”
“哪有放在家里安全啊……”可怜一把奇兵像干腌菜一样被捆着,萧君澄重新收拾了一遍,同时不忘嘱咐道:“之后小心保管,切忌乱用。”
彦歌依旧点头应下。
俩人习惯走路闲聊,谈话间已接近“云间”——用以衔接和隔开内外山的一条悬索桥。沉潭山庄坐落于一座双子山,其中较高的留鹤山被用于内门弟子修习,其下是整片未被开发的森林与时时维护的屏障;较矮的临江山则作为外门弟子修习和过往行商交易往来之地,山脚已有经年不衰的集市和市镇,比起云雾缭绕的另一头,此处要更接近人间。
守在吊桥口两侧的弟子远远地就看见了他俩,行礼后其中一人伸手拦了去路,示意彦歌该报上自己身份。
“这是家母好友府上的孩子,明年要入学了,想着让我先带来看看。”趁着她没开口,萧君澄率先解释道。他说话一向温和轻缓,眼睛平静地注视着两名弟子,同时不动声色地把手伸到彦歌背后,食指悄悄顶了一下斗笠,让它前倾一些。末了像为彻底堵上这俩人的嘴,补充道:“这孩子怕生,可别吓到了。”
许是迫于萧庄的名号,两名弟子并未过多阻拦,而是简单提醒后又朝彦歌行了一礼,抬手放行,萧君澄便拉上彦歌,两人摇摇晃晃地走上吊桥。
桥挺窄,倘若俯瞰或许细若麻绳。萧君澄走桥走得目不斜视,两眼直盯着对岸;彦歌则习惯性目无所托,游离不定,时时看脚下木板缝隙里棉絮般稠密的云和若隐若现的树,云极远,树极小,风吹得桥像浪上的船,彦歌呆了好久,冷不丁开腔:
“你撒谎了。”
“……嗯?嗯,毕竟情况还不明确,总要以防万一。”他的声音好像也能被风吹得微微发颤,“能冒领萧庄的引荐信到现在都不露馅,说不准是什么人。”
声音最后在彦歌不明所以的注视下彻底散在了空中。
两座山头离得不近不远,但萧君澄拉着人走得挺快,偶尔回头望去,会发现另一端不知何时已经几乎消失在越发清晰的云雾中。待到两脚之下的地面终于稳固下来,彦歌听见旁边的人低声嘀咕了什么。
“桥还是稳点好……”
“什么?”
“我说,那边就是行止居。”他指着西南方一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其间松柏成林,其外偶有飞鸟盘旋,最高处则有一座寒亭,遥遥能望见上头明黄的砖瓦。他后又转头叮嘱道,“待会进去后你还是别说话。”
彦歌依然点头,但她像突然对之前的事有所领悟,猜测道:“可能也不是什么人。”
“?”
萧君澄没想到她一语成谶。
冒领者的确不算什么人物,待到他领着彦歌一路蒙混过关走到地方,正巧碰见这人窝在榻上抱着领来的被褥睡得不知死活。地上尽是些散乱的衣物和物资,窗户微敞开,怕就是再清雅的风刮进来也理不清这的半分混沌。
萧君澄默了一会,抬腿避着杂物走到榻边,扒开层被褥看了看:一副年轻又陌生的面孔,粗黄的脸皮和宽实的手暗示着对方可能出身不高,需要每日劳作以谋生计;同时生得不算太端正,虽有几分不容忽视的潦草但并无奸佞之感,乍眼看上去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