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辗转到了五月,东吴君臣定下了这次的伐魏策略。
先让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一封亲笔信,交给魏国的大司马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
曹休未辨真伪,决定率兵十万人,前去皖城接应。
魏帝曹叡又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向江陵,建威将军贾逵率军向东关,兵分两路,策应曹休。
战火一触即发,东吴这边自然也要按照计划,尽快做好部署。
这次的最高军事总指挥,自然又交到了陆逊手中,而他的任务,就是要吃掉曹休带来的这十万大军。
朱然也肩负着其中一条重要线路,要与陆逊形成呼应之势,最近这段时日,他们几乎都待在议军署商讨细节。
尚香和两个孩子待在将军府,照例看他们读书习武,心中也时刻牵挂着即将到来的战事。
这日,朱绩在花园练剑,尚香就站在廊下静静看着。
练了一盏茶工夫,朱绩收了招式,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她走上前:“公绪,怎么不练了?”
朱绩回过头,朝他行了一礼:“母亲。”
尚香见他眉心郁结:“可是累了?”
“不,我不累。”朱绩只是突然迷茫,觉得自己在家练武,没什么用。
他嘴上说着没事,可尚香还是看出他有烦恼:“公绪,你有什么心事?告诉娘。”
朱绩试探地抬起眼眸:“娘,你实话告诉孩儿,爹是不是不喜欢我?”
“怎么会呢?”
“娘让我改姓,过继成爹的儿子,他好像因为这事不高兴。”
她微愣,而后笑着开解道:“也许一开始是有那么点不高兴,但他现在已经想通了。”
真的吗?朱绩眼神带着犹疑。
她扶着朱绩肩膀:“虽然你们不是亲父子,但你们身上也有相同的施家血脉,他当然是会疼你的。”
“可我都没见他对我笑过。”朱绩垂落双眼,一脸委屈,委屈得有些可爱。
尚香有些哭笑不得:“为什么对你笑了,才代表他喜欢你呢?”
朱绩张了张口,不知该怎么回答。
她又道:“他对你严厉,是希望你成才,他心里爱重你都来不及。”
“既然如此,那为何这次伐魏,父亲不肯带上我?”
尚香被他问得顿是一怔。
朱绩眼中满是失落:“那日我提出想随爹出征,被他严词拒绝了。”
她慈爱地抚了抚朱绩后脑勺:“傻孩子,那是因为你年纪还小,战场上刀剑无眼,你爹怕你有闪失,才不带你去的。”
可朱绩坚决否认:“孩儿年纪已经不小了,我将十五岁,听说父亲在我这个年纪,就已经追随朱家的祖父上阵杀敌了。”
尚香觉得,在这孩子如墨的瞳孔里,依稀有火光跳动。
“如今战事告急,公绪空有一身武力,却不能为东吴效力,只让我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说到这里,他长长了叹了口闷气。
她瞬了瞬眸,平声静气地对他说:“你能有这份保家卫国的雄心,爹娘都很欣慰,但很多事不能一蹴而就。”
朱绩并没有因为她这句话而舒展愁容。
她告诉他:“你知道吗?指挥这次战争的主帅,大都督陆逊,他就是一个很有忍耐力的人,韬光养晦了很多年,直到夷陵之战才大放异彩,那时他已经快四十岁了。”
提到这个名字,朱绩原本黯淡的眼神仿佛一下子就被重新点燃。
她说:“要想保家卫国,就得先练好身体,学好本事,厚积薄发。”
朱绩心结终于解开,展露笑颜:“母亲说的是,是孩儿心浮气躁了。”
她满意地点了点头:“等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娘相信,你的能力爹一定会看到的。”
“知道了娘,我会努力学好武艺,学会用兵,要做一个像爹和陆都督那样的大英雄!”
看到孩子如此懂事,做娘的怎能不高兴?
其实她一直都知道,朱然内心有个心愿,甚至可以说是执念了,就是想在有生之年还姓于施。
“公绪,虽然你过继到了朱家,但一定不能忘了自己是施家的后人。”
她郑重其事地告诫着朱绩:“将来你建功立业了,如果时机合适,你便可请求吴王恩准还姓于施,知道了吗?”
朱绩望着她,陷入一阵沉默中。
她先是要了施家的孩子,让他们改姓朱,又叫他们将来改回施姓。
这兜兜转转的,看似多此一举,但朱绩知道这并非玩闹,他知道母亲这么安排,其中大有深意。
父亲朱然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吴王始终不允他还姓,因为吴王更看重的是朱氏,他希望朱然这份荣耀是属于朱家的,孙权想继续借助朱然来维系朱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