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章(1 / 5)

上次两浙转运使司组织的乡试中,搜出不少挟带搜子的考生,更有千余人因怕搜查而望风散去,贡院门外角落里被丢弃的小卷堆成小山不计其数,官家知晓后十分震怒。

今次乡试朝廷出了新规,考生入场仅许穿拆缝衣衫,单层鞋袜,薄底鞋子,毡布类行李物件一律只许用单层。

要经头、二门两次搜检,搜检完毕按卷号入号房,不许在房外多加逗留。

当某字号人满时,栅栏门需要关上落锁,等考生全部入场后,鸣炮三响,贡院大门、龙门亦被关闭加封。

乡试一共考三场:首场试《四书》文三题,《五经》各四题,《五经》那二十道题目不是全都做的,只选自己治的本经四题做了即可;第二场是《孝经》论一篇,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诏、诰、表内科一道,判五条;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

乡试三场以首场七艺为重中之重,其余两场皆成了陪衬,不出格即可。

初八入场后,初九考第一场,子时一到,试卷被人从栅栏门缝隙里送入,考生每人一份,乡试正式开始。

谢霁将试卷拿到手中,仔细通读了一遍。

《四书》四题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君敬事而后其食

春秋无义战

谢霁读罢四书题之后,笑了。他不用猜也知道这位出题的主考官大人定是主和派的,而且是一位出身江南的主和派。

如今大齐正处社稷危如累卵,江山风雨飘摇之际,何谈“百姓足”呢?江北的百姓便不是百姓了吗?

更何况,江南的百姓就过得很富足吗?江南积弊日久,地方豪强圈地严重,江南百姓丰年无米下炊,饥寒交迫,生子而溺亡,何其可悲!

谢霁长嘘一口气,开始酝酿辞章,谢家一向主战,面对主和派的题需要谨慎对待,不可苟同,即便曲意逢迎有幸中举,他将谢家置于何地?日后又如何在庙堂自处?亦不可激辩争论太过,刺毛了主考官,中举都成了问题,又谈何以后?

而且依照官家的性子,任命一正二副三名两浙转运使司乡试主考官的时候,不可能都清一色的主和派,但看这题目的情况,正主考官是主和派无疑了。

战与和在这次乡试题目里大抵都是陷阱,会成为两派撕扯的焦点,不论从哪一方面出发,都可能被另一方揪住小辫子从而黜卷落榜。

他需要的是另辟蹊径,见解新颖而独到,既能说服考官又无愧于己心,方才是上上之策。

万幸,在日常读书的时候,他已经料想到了这种情况,有针对这种情况详加练习过,因为两浙转运使司的贡院就在临安,现派考官都来得及,为了保证公平,以防考官徇私舞弊,两浙转运使司和临安府的主考官都是八月初七才派的,候选考官都提前备好行李,宣完旨后中选的考官就立刻走马上任不得耽搁。

是以,什么脾气秉性的考官都可能会遇见,什么政治立场的考官都可能会遇见,所以一道题目得有千种万种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入口气代圣贤立言。

乡试之中,考官的脾气秉性固然有影响,但最重要的依旧是不要偏离圣贤之道。

第一场考三天,时间还早,谢霁将脑海里现有的念头都记录在草稿纸上,又将所需典故、辞章、朱子相关的注传亦记录了下来,以供仔细思索,其实四书题里第四道题反而对他十分有利,因为他的本经是《春秋》,相比其他四经,他对春秋更熟悉些,为答此次乡试《四书》第四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谢霁将目光锁定在最后一道《四书》题上:春秋无义战,此题出自《孟子·尽心》。

原经文是这样说的,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意思是说,春秋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比这一国情况好点,这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征伐之事应该由天子发出号令,地位相当的两个国家不能相互征伐。

朱子在《四书集注》中阐释:《春秋》每书诸侯战伐之事,必加讥讽,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召陵之师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伐楚时的军队,其实力位列“六王二公”之中,所谓六王为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二公是指齐桓有召陵之师,晋文有践土之盟。

当时的召陵之师比其他诸侯国的军力强出一头来,无人与之争锋,朱子认为齐桓伐楚尚可说得过去。

谢霁仔细琢磨这道题,越品越有意思,这位出题的主考官虽然是主和派,但认为大齐现在处于弱势中,弱而兴兵必败无疑,若是哪一日大齐强大起来再北伐也不迟,只是如果一味的苟/且,大齐会有强大起来的那一天吗?他知道,没有的。

谢霁小心翼翼的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