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平儿赶回找贾琏报信,
朱雀青鸾接过平儿的食盒,上前摆菜。
黛玉见紫鹃站在那,颇有些不知所措,忙把她唤到近前。
黛玉原本对婚事有些闪躲,可看到贾府种种不堪之处,反激起了一股子傲气,对紫鹃道,“父亲去前,给我同昭武王订了亲事。德昭是他从宫里延请来的女史,这是朱雀青鸾。”
紫鹃心里讶异,欲要细细盘问一番,可心知不合时宜,忙同三人互相厮见了一番。
黛玉笑道,“平日里你又要给我缝衣裳,又要传话,又要打点饭食,又要熬药,又要替我管着银钱,又要替我管着钗环首饰,又要替我管着衣裳,就这样一样一样管着,若累坏了怎么好?”
紫鹃面红道,“姑娘有了这样好的亲事,我也跟着开心。以后什么事情,我便和几个姐姐多学学。”
几人心知紫鹃才是黛玉最信任倚重之人,也连道不敢。
德昭虽出身显赫,可并非轻薄之辈,又极识时务,四人初见,也无甚龃龉。
又恐饭菜凉了,忙劝黛玉用饭。
黛玉心里抱定主意,便也无甚可伤心的。
她前世冷眼看着凤姐种种,尤其尤二姐之事,倒也明白凤姐为人。
不论凤姐为着什么,前世照拂,今生殷勤,待她并不算刻薄。
因而也不与凤姐为难。
两人用饭,倒也融洽。
一时饭毕,又取了茶卤漱口。
凤姐见朱雀几人虽是初见,然举止有序,并不忙乱,不由得暗叹,果然是昭武王挑拣的得力人。
教她们一衬,府里姑娘身边的丫头也是小鬼一样。
又见黛玉发作之后,待她如常,心神松散,笑道,“我尝着那道蜜汁火方很合胃口,炖得又甜又鲜。那汤也很稠,正好泡饭。”
黛玉道,“很巧的心思,莲子清苦,放在里头倒是解腻。”
凤姐笑道,“今日能尝到,可是托了林妹妹的福。
又觑着黛玉脸色道,“不知道妹妹可想好住处了?就是想住在园子里,想来和昭武王说一声,也不算难事。”
黛玉正未置可否之际,又见平儿进来。
凤姐忙问她。
平儿笑道,“二爷快马加鞭去的王府,和穆王禀告了。二爷请姑娘和奶奶放心,还说穆王欢喜的不得了,顺手赏了二爷一串念珠。穆王明日一早就过府拜会。”
又从袖里掏出一封信,也不言语,呈给德昭,德昭复又呈给黛玉。
黛玉也不急着看,只道,“住处的事不急,我看府里一时半会也寻不出合适的地方。等园子里收拾好了,我直接住进去也使得。”
凤姐附和几句,也知黛玉想私下看信,便起身告辞。
又道,“收了妹妹的礼,晌午教平儿找了些衬你的料子,一会打发丰儿送来。”
黛玉不知凤姐咬着晌午的字眼,是怕她会错意还是欲盖弥彰,反正是挑明了,让她知道这些料子是知道她定亲之前就要送的。
心里不由得暗暗发笑。
又命朱雀去送——原是该紫鹃去送,只是黛玉向来心细如发,只怕紫鹃觉得自己有意支开她。
待凤姐平儿走了,朱雀相送又守在了门口。
黛玉忙打开信。
见他一笔字又快又沉,八面出锋,很有一番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意思。
她暗忖,武将写起字也是腾腾杀气,不知道他写的诗又是什么样的?
又细看他的信,不过是四个字——“死生不负”。
她琢磨出了一点前世读过的西厢的滋味。
黛玉想起初见时,穆矜跪在自己眼前诉说来历的样子。
“我原本在迷津渡上盘桓,混混沌沌,不生灵智,那日见了你,受了你的七情感染,胸中生了一股缠绵意,因而开了心窍,修成男体。”
她冷不丁想起一句西厢故事。
不才张珙,合该跪拜。
谁承想今宵欢爱。
穆矜跪在她脚边攥着她裙子的样子,一时挥散不去。
她的脸霎时红了,连带着要把信纸烧了,又有些不乐意。
德昭察言观色道,“姑娘要想留着,便留着。贾家谁还敢来寻姑娘的晦气?”
黛玉红着脸,把信折起来,放进信封里,递给德昭道,“寻个匣子,锁起来。”
青鸾在旁边笑道,“姑娘放心就是了。王爷遣我们来的时候,可都嘱咐了甄姐姐——任贾家谁欺负了姑娘,都教打回去,天塌下来,也有昭武王府顶着。”
黛玉把朱雀唤回来,对着几人吩咐道,“我房里还有个雪雁,是跟着我从姑苏来的,偏她这几天病了。她有些孩气,你们多担待。余下的还有春纤她们一些小丫头,以后就慢慢识得了。你们方才也听了,我房里的事情都是紫鹃管着。朱雀厨艺好,一应的庖厨食补的事情就全赖你了。青鸾会医术,熬药这些事情便都归你了。德昭通文墨,替我看着书信孤本什么的。至于衣裳钗环,上下往来,仍是紫鹃来管,你们一起帮着看着。”
几言下来,便把事情归置清楚。
德昭问道,“明日穆王来府上拜会。不知道移居这件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