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秀才跟爹娘商量,还有三年才会去府城,第一年他想留在家里帮帮爹娘,或是下地干活,或是在家收拾,农忙时帮着做做饭,减轻点爹娘的负担。
他爹他娘自然是不愿意的,虽然他们没读过书,但也知道“君子远庖厨”,自家儿子已经是秀才了,怎么还能进厨房做饭?
做饭收拾屋子用不上他,那地里就更用不上了。他一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要怎么下地干活儿?他爹沉默许久,小心翼翼的问,“阿崽,你是不是,不想读书了?”
考上了秀才,县里随便找个活干都没问题,足可以养家糊口了。这样的选择他爹娘以前不是没想过,有时候日子过得太苦了,家里还得养一个在书院读书的,要知道书院读书可不便宜,他爹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他家收成向来也比别家的多,但供他上书院,他爹平时还是得出去给人打短工才行。
很多时候他娘都跟他爹说,等他考上了秀才,家里日子就好过了,也不用交粮了,他们终于可以松快松快了。阿崽要是能在镇上或县里找个好活,那就更好了……
可现在他们真的听到徐堇年说留在家里,一下又慌了。阿崽喜欢读书,从小就喜欢,而且脑子聪明,也会读书。如果真的放弃了……会不会太可惜了?
就连徐堇年的娘都上前拉住了他的手,“怎么能不读了呢,你放心,我跟你爹再辛苦辛苦,你考上秀才家里日子好过多了,还有镇上的几位老爷上门跟我们说过,如果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尽管找他们……你得读啊阿崽。”
“他们找过你们了?”徐堇年皱眉,“爹,娘,你们放心,三年后我肯定是要去考的,只是我不想这三年都去府城的书院,其实第二年去是最合适的了,有的是第三年才去的。我想着第一年我在家看书,顺便能帮你们干干活儿。”
“之前有人说起我还以为你搪塞人家的,原来是真的这么打算的啊。可你不是说,要先去县里再上一年学吗?”
“县里上学的多是准备考秀才的,在书院也是自己看书的时候多,很多人第一年依然去书院,大概是不想在家里干活吧。”
徐堇年一本正经的说出这些话,若是旁人听见了定会惊讶,想着这可是正经秀才老爷,怎么会说这样的话?但只有熟识的人才知道,徐堇年就是这样的性格。他本就是十几岁的少年郎,偶尔性子会有些跳脱,再加上博学多才,有时候两句玩笑旁人还听不出来他说的啥。所以他这跳脱的性子,多是在他同窗跟前才越能表现出来。
徐家爹娘听他这么一说也放心了,只说这三年怎么安排他自己决定,但是家里是不需要他帮忙的,如果想要在家里多呆呆图个清静也可以,还可以教教村里的小娃娃认字。
这次喜宴大家都帮了不少忙,很多家打的大概都是这个主意。乡下人地里刨食过日子得看老天是不是够仁慈,读书人就不一样了,所以乡下谁人中举,周围四里八乡的人都会来庆贺,就是这么个意思。村里有些心思的人家早想到了,就算徐秀才不经常在家,能让他给开个蒙都是好的。
于是整个喜宴村里人越加的上心,吴家也没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更多的不愉快,毕竟苏氏两个女儿的表哥跟徐小秀才关系那么好,还指着人家帮忙介绍进书院呢。
所以苏氏这几天也是忙前忙后帮忙干活,她知道自己之前对吴曲莲不太厚道,村里人可都记着呢,村长安排活儿的时候都让吴曲莲跟着王婶带人去洗菜,名字都没点她,只说几个年纪差不多的大婶留下来帮厨,她便自觉自愿留下来了,切菜收拾厨房,也是没闲着。
她这么做到底是给自己攒了些好名声,而且知道只默默做事不出头,这几天吴家也算消停。家里就两个女儿留下来顾着家,她没让她们出去帮忙洗菜,至于吴曲莲,她要干就干呗,她懒得管。她想着万一苏家表哥有一天有出息了,两个女儿总有一个嫁过去,那时候她女儿就是人上人,是矜贵的,怎么也不能传出曾经在哪里帮工的传言。
至于吴曲莲,她算是看出来了,这人是个狠的,她暂时惹不起,那就什么都不管了,躲着她。她想要相看人家,关她什么事?哪怕是她爹跟她提,她都说不敢管,管不起。
把她给能的,还敢跳河了,让全村人看她笑话。行,等她成了大姑娘嫁不出去,看谁是笑话。到时候自己两个女儿嫁了好人家,不信村里的人不来巴结她。
捧高踩低,哪里都一样。
苏氏不招惹吴曲莲,那吴曲莲日子就要好过一些。何况她跟原主不一样,她就不是能轻易被打倒的人,这里的小丫头十三四就开始相看人家,她其实是不愿意的。她虽然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但骨子里到底带了现代人的思想,觉得自己还小,怎么就能说到嫁人?苏氏不在她跟前提这些,她反而要谢谢她。
这几天徐家喜宴,她家除了她那便宜爹依然日日外出做工,她跟苏氏都在徐家帮忙,家里就两个妹妹,她跟着王婶忙进忙出,倒是没有了最开始来这里的忐忑,慢慢也熟悉了村子里的生活,对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