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重逢
“马上到目的地了,收拾收拾东西可以准备下车了。”赵承平往左边打着方向盘,扯着嗓子提醒陈倌关,注意到她打颤的胳膊,又默默调高了空调的温度。
“知道了,在前面路口停车就好。”陈倌关声音很轻,甚至连头都没转过来,好像在自说自话。
赵承平不理解,这地方偏得很,要走到哪儿去呢。心里这么想,但嘴上并无二话,只按她说的把车停在了路口。
“谢谢你,老伯。”只道谢完,陈倌关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解下安全带、而后打开车门,一抬腿跨出去离开了车座椅,待双脚一落地,又关上门匆匆离开了。全程不到10秒时间,快得惊人,好像一刻都不想停留。
赵承平有些愣住了,这姑娘一路上沉默得很,不知这谢的是他收了钱把她安全送到目的地呢还是谢他方才他善意的开解,尽管她并没有听进去。赵承平开了这么多年车,最明白车主与乘客之间不过再简单的雇佣关系,所以他更倾向于是后者。陈倌关只是不想消磨他人的热情,让善良的人寒了心。
此时秋雨下着,陈倌关脚踩在有些泥泞的红泥地上,崭新的棕色皮鞋不止鞋底被攻陷,连鞋面也沾上了些许泥土,她一步一步缓慢又小心地走着,生怕下一秒就摔个狗啃泥。她的神情看起来十分认真,有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感。
任由豆大的雨点打在她的衣服上,又渗进皮肤里,引起一阵寒颤。谁说女人心海底针,这南湖的天气比女人的心思还难琢磨。左不过才初秋,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儿个却孟姜女哭长城似的,绵绵细雨下个不停,无端让人感到凄凉。
走到某处,双脚似乎被什么绊住,再不能上前。她凭着直觉抬头,果真是记忆中熟悉的小洋楼。这地儿没有什么其他的建筑,活像是荒郊野岭。小洋楼跟她一般形单影只地立在这,看起来孤独又寂寥。它只二层高,屋外用不到一米高的栅栏围起来一个小院,栅栏周边的土地上杂草疯长,秋色满园,却只见绿意。连接院门和里边小洋楼入口的过道铺满了鹅卵石,此时被雨水淋湿,反射着太阳光线,光滑明亮得像是能装下一整片天空的倒影。记忆中洁白的墙面已经斑驳,泥土与墙面相接的地方生出了大片大片的青苔,直连着快要掉脱落的墙皮。整个小院给人一种颓败感。年久失修,荒凉苍白得就如她早已经腐朽掉的生命。
陈倌关在院门口站定,明知里边已不住人却还是敲了敲门。她蜷缩着手指头,拇指头搭在发白的食指骨节外侧,此时握成松弛的拳头,一下又一下,重重叩在长满铁锈的院门上,直到痛感席来,手背红肿。不多时,她像泄了气的皮球,蔫蔫地在潮石头铸成的有些潮湿的门槛上坐了下来。好在院口房檐足够遮风挡雨,除了刚被雨水濡湿的后腰下的衣裙,其余的部分倒是幸免于难。
下雨天,就连风也不是和煦亲人的了,十分刻薄,钻进宽大的下摆,一时间冷极了。陈倌关佝偻着腰把头埋进臂弯里,如瀑的青丝就那样听话地泻下,在堆满褶皱的腰间停留。是哪个粗心人打翻了颜料?在灰蒙蒙的色调里添上一抹红,艳丽极了。阴雨天周围昏暗的色彩与女人单薄的红色旗袍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苍白的皮肤是浑然天成的美丽风景,如果有行人经过,一定会为她的美丽驻足。
稍作停留后,也不知道她想到了些什么。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她眼前一亮,抬起头来看向门旁被固定的低矮的台子,它正与地面相接,留有一条刚好能容纳一手掌高度的缝隙。陈倌光顾不上形象,狼狈地地趴在地面上,艰难地伸出右手到缝隙里探着,左手拿着手机打着手电筒照进黢黑的一片。而后似乎够着了她想要的东西,扬起嘴角笑得生动极了。那是一把看起来已经年代久远的钥匙,大概是长时间被搁置在这,上边是锈迹斑斑的。
有了钥匙,她轻而易举地打开了远门。入眼是熟悉的草木,井边梧桐树生得挺拔,不见老态龙钟。过去她读《长恨歌》,读到“秋雨梧桐叶落时”,只觉凄凉,为此还指着这梧桐老树,对着院主人喋喋不休了许久。他哭笑不得地耐心解释,这梧桐原是他爷爷孩童时就种下了,也算他的“长辈”,再凄凉也动不得啊,让她忍着点。其实她也没说非要动这位“长辈”,不过想闹闹她罢了。陈倌关逡巡不前,在树下停得久了一点。
“做梧桐树是不是也挺好的,你该有100来岁了吧,这么多年风雨飘摇还能这样挺拔,只不过叶子掉得多了一点,不过跟我的头发掉的速度相比,这有什么啊。而且托你的福,你周边的花花草草有了肥料,都长得很好。”她抬头望向老树的枝干,它的树皮被鸟或者其他的什么动物撕去了不少,“伤痕累累”的。陈倌关看着她,就像看到了昔日和院主人在小院度过的时光。炎热时两人一齐瘫在摇椅上在树下乘凉,夏日里树叶长得正茂盛,恰好挡住了恶毒的紫外线;夏夜里他们也会在院子里找片刚好能看到满天繁星的地儿,搭起帐篷幻想在野外露营,星密星稀赏月明;待到天气冷一些了,院主人会用包粽子的手法,把陈倌关裹成浑圆的“球”,陪着她在院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