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寅正(凌晨四点),玄明、玄灵、玄机三人穿戴整齐从西袇房来到厨房,厨房有昨晚泡上的白米和红豆,他们今天要做糖粥和萝卜丝饼。
白米量多,需要熬成黏糊的白粥,红豆量少加糖熬成甜甜的红豆糊后只作为浇头。玄机将白米和红豆淘洗干净,分别放入两个大锅中加水熬煮。玄灵把萝卜放在案板上切成丝,他脚边还有好几竹篓萝卜,切成丝后,裹上调过味的面糊油炸。
玄明坐在柴火灶前负责烧火,不时添柴、推拉风箱以控制火候。
眼下白米红豆刚下锅,水开还要一会儿,玄机拿了把菜刀和玄灵一块儿切萝卜。
切了几根萝卜后,锅里沸腾,他走到灶边用长柄大勺搅了搅,“师兄,白粥这边的火可以稍微小一些了。”
“好。”玄明抽出几根柴,推拉风箱的频率慢下来。
切满两大盆萝卜丝后,玄灵另起一灶,烧水给萝卜丝焯水,烫软后捞出放入冷水盆中冷却。趁着萝卜丝冷却的时间,他将锅中的水舀出,等锅被烧至干净无水时,倒入冷油。
倒完一整桶油后,他把冷水盆中的萝卜丝捞出,用蒸布裹住挤出水分,焯水挤出水分的萝卜丝不会发苦,还会更加脆嫩。
之后玄灵将萝卜丝倒入调好味的面糊中,搅拌均匀成糊状,这时,锅中的油温刚好,玄灵舀了些面糊放入炸萝卜丝饼专用的平底勺中,在热油中炸至定型,抽出平底勺,接着炸下一个萝卜丝饼。
萝卜丝饼炸起来很快,玄灵将炸好的萝卜丝饼放在两个大的圆形竹箕箩斗上,这时,玄机也将煮好的白粥和红豆糊浇头从锅里分别盛到两个粥桶里。
玄明父母在城外的木渎镇上经营一家竹编店铺,鹤山道院所需的竹编用品都是在玄明家定做,他家的竹编不仅做工好,价钱也更便宜。
从玄明的爷爷的爷爷那一辈起,洛家就开始做竹编生意,玄明三岁时和家人一起去鹤山道院上香被陆通梧遇见,陆通梧一眼相中玄明,经洛父洛母同意后,便收他做了大弟子。
玄明入道,如今洛家的竹编手艺传给了玄明的弟弟洛仲义,鹤山道院厨房的竹碗、竹筷、竹篮、竹篓、竹筐、竹箕均是他亲手制作。
“现在天已大亮,应该已经有信众在山门前排队等着了,咱们把做好的这些先抬出去吧。”玄灵双手抬起放满萝卜丝饼的竹箕,看向玄机。
“好。”玄机点头,捧起另一个同样装满萝卜丝饼的竹箕,跟着玄灵往外走去。
他们来到山门前的牌楼下,将竹箕放到蕴徽和蕴昆一早过来搭起的施粥台上,一旁的义诊桌上,玄墨、玄青两位师兄已经开始为百姓义诊。
他俩最擅望闻问切,是众位师兄弟中医术最好的两位。
玄灵和玄机放好竹箕,朝正拿着碗排队等粥的信众说道:“各位善信稍等,糖粥马上就来。”
两人正欲返回厨房把粥给抬过来时,瞧见蕴丹和蕴和、蕴符和蕴祝两两抬着粥桶过来了。
看来他们四个小辈刚刚才到厨房,应该是师兄让他们抬过来的,玄机心里想着,走过去帮忙抬粥桶。
众道将粥桶抬上施粥台,开始为各方信众盛粥,一大勺黏糊的白粥倒入碗中,再浇上一层甜甜的红豆糊,喝起来温热香甜。除了糖粥,每位善信可再领上一个萝卜丝饼,喝口粥吃口饼,吃完在旁边义诊桌上把个脉,有时间的还会去殿里拜拜神明。
施粥布善直到天黑才会结束,蕴丹、蕴符、蕴祝三人回到厨房继续熬粥,炸萝卜丝饼。
蕴徽、蕴昆、蕴和则留在山门前,帮着施粥布善,并在厨房和山门之间来回往返,给厨房送过去空了的粥桶和竹箕,再抬回来装满粥的粥桶和放满萝卜丝饼的竹箕。
玄灵和玄机一个为信众盛粥,一个为信众分发萝卜丝饼,玄墨和玄青在一旁义诊,蕴徽、蕴昆、蕴和则是来回跑腿。
玄明仍在厨房烧火,他是道院火头,最会生火烧柴,现下在厨房他一个人同时烧三口锅,三口锅不同的火候被他控制得出神入化。
“玄璠师兄怎么到现在了还没来?”玄机一边给信众分发萝卜丝饼,一边心中纳闷。
“玄璠被师祖叫去了”,身后响起玄书吊儿郎当的声音,玄机回头,瞧见玄书师兄站在他身后,手指正捻着嘴角的八字胡咧着嘴傻乐,“就连我师父刚才都被叫过去了,这不,让我顶替玄璠给信众施粥来了。”
“被师祖叫去了?”玄机不解,昨晚中元节斋醮结束后,师祖不是进入圜堂闭关了吗?
“是啊,我偷偷去看了一眼,三清观的观主汉真师叔祖也在,还有三清观的玄风师弟也在。”玄书笑呵呵地拿起长勺给信众盛了碗粥,又道:“看他们面色凝重,玄璠还跪在地上,倒真猜不出来是怎么一回事儿。”
在他印象中,玄璠可不是个惹事的主,要论起惹事来,身旁的小师弟才是道院里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存在。
三清观的观主一大早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