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室里,几个人对面而坐,唇枪舌剑。
姜濬哲眉头微皱,坐在一旁凝神细听,不断地在本子上记录。
她身后还坐着几个同学也在一同记录。
一通试辩结束后,各自都拿起面前的水喝了两口。
晓星希擦了擦沾湿的唇角,看了眼室内坐着的几个人。
这次碰头除了含她在内的计划上场比赛的四个人,还有四个大一的同学,正在旁观学习。
高年级的原辩队成员也来了三个,能看出大家对这场比赛的重视。
毕竟遇到强劲的对手,谁也不想输得太难看。
话既如此,也能看出大部分人对胜利都不抱期待。
她深呼吸了一下,将这种萎靡士气带来的不爽压下去,清了清嗓子。
她昨晚整理资料的时候就感觉到队里原先定的方向多少有些问题,内容挖得太浅,注意力都放在了论述上。
这也是她一开始犯的错,那时他们一致认为同法学院的人打价值一定会输,干脆就放弃了这部分战场,只稳住一些基础部分,将精力主要堆叠在技术这点上。
这次的题目是“虚拟技术的发展是否会阻碍人们的知行合一”。
他们原先打算紧扣“阻碍”这一点,去证明只要网络技术对人的知与行存在任意一点负面影响就算他们赢。
这在表面上来看是非常合乎逻辑的。
题目是“阻碍”,却没说是怎样的“阻碍”,那他们只要能证明存在着事实上的“阻碍”,哪怕只有一个例子,都说明他们是正确的。
但辩论不该如此,辩论的目的不在于说服对手,而是说服观众。
如果对手将“阻碍”的标准定高,例如只有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阻碍”才算阻碍,那些影响个人三观的偏向性不算阻碍,这场论战就会变得很焦灼。
一旦对手利用高价值去佐证将“阻碍”的标准定高对社会与人文有着重要意义的时候,那么即使晓星希他们队证明了世界上存在着一点“阻碍”,也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因为这一点“阻碍”算不上什么,也不值得讨论。
观众与评委的注意力不会在此,纠结这种无关痛痒的话题给人的观感会非常不好。
何况原题还含有“发展”。
什么是“发展”?
一直前进变化的才叫发展,现有的虚拟技术发展完毕了吗?
显然没有。
既然没有,他们以现有的负面影响很难推出未来也依旧是负面的。
简单来说即是:如何证明未来不会变好?
可能未来的虚拟技术不仅不会带来阻碍,甚至会变成促进呢。
即使他们进行逻辑推演,得出虚拟技术在未来也会继续“阻碍”的结论,对面也可以通过对资料进行筛选,得出“不阻碍”的结论。
在这一点上,未来不曾到来,互相都无法完全证明对方是错误的。
可是在未来层面,观众都喜欢向好处想。
因为有好处才对人类有意义。
人们总会有所偏好。
所以他们要做的不仅是证明未来不那么好,还要证明大众接受这样的认知是为了未来好,并且不能让人们以为这种论述是在反对科学发展——背离大众思维。
以上都是在这场辩论中,容易被对面攻破的地方。
万一被紧咬不放,他们容易变成全面溃败。
晓星希喝了口水,将这些分析清晰地解释了一遍,才有人恍然大悟。
先前追着她询问要不要一起参加数学建模的那个柴犬头像的男生,郑维叫道:“哇,难怪我刚刚就觉得你们试辩的时候怪怪的,好像哪里逻辑不顺畅呢,女神这么一说,我悟了啊,挖得太浅了。”
郑维这次不上场比赛,只是旁听,但他说的没错,他们确实在价值递进上做得很差。
晓星希看向华姐:“如果我们放弃继续挖掘的话,赛场上肯定会影响立论根本。对手不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一点,应该会有所准备,这简直是球赛空门,对方想不进球都难。”
一辩的那个男生捂住了头:“我觉得没那么夸张吧,这本来就是对面会保留的部分,战场让给他们也没什么。辩论双方总会留下一些空间的。”
晓星希看了他一眼,他之前重复写了多次一辩稿,现在距离开赛没多久,一旦队里决定继续深挖,他又得重写一遍稿子。
她摇摇头,表示这个东西关系很大,改了才有赢的机会。
打二辩的和俊刚从秦皇岛坐了近一天的火车回来,也乏得不愿动弹,就出来打圆场:“别看我们的标准低,价值不高,但它牢不可破啊。反正对上法学院赢的概率也不大,没必要上纲上线吧。对方肯定攻不破我们现在提的:当下有‘阻碍’这一事实,这是不败之地。至于最后输还是赢,看裁判的喜好吧,总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