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和孙太后谈妥之后,俱都如释重负,很快便辞别太后,各自散朝回家了。
接下来就是长达半个月的假期,可以好好放松放松了。
晚饭之前,消息便传到了朱祁钰这里。
朱祁钰是同样的感觉,如释重负,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
到底是‘太上皇帝’,还是‘恭让皇帝’,对朱祁钰来说区别极大。
就像嘉靖非要和群臣争议他亲爹是不是皇帝一样,卡着朱祁镇回京的当口,是朱祁钰将自己的大兄剥夺太上皇帝尊号,降为恭让皇帝的唯一机会。
如今的朱祁镇,吃了大苦,遭了老罪,所以一心想的,就是赶紧回京。只要能平安回到北京,回到皇城,一切都好谈。
如果等朱祁镇回京安顿好,休养上一年半载,慢慢缓过劲儿来。上皇派的大臣们有了主心骨,也彻底回过神来,再想让朱祁镇降位,无异于痴人说梦。那时候他不暗中联络朝臣复辟,就算烧了高香了。
朱祁钰关注的焦点,始终都在争夺大义名分上。如今让朱祁镇降位的提议彻底通过,自己又往前走了一大步。
只要‘太监曹吉祥起兵造反’这一千古奇葩事件按时出现,到时候朱祁钰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朱祁镇软禁起来,隔绝于南宫。
恭让皇帝联络太监起兵造反,谋求复辟,人证物证俱在,这下朝野总没有话说了吧。
想到曹吉祥,朱祁钰又开始发愁了。该给这位神奇的太监安排个什么差事呢?
按照历史,让曹吉祥去提督京营?那肯定不行,五军营和三千营现在都在南京,北京的骁骑营、神机营可容不得上皇派进去掺和。
御马监也绝对不能让上皇派去碰。只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又实在说不过去。
曹吉祥在东南监军,平定民变,是真的立功了。至少在公开层面,不得不大加封赏。
接下来的半个月,朱祁钰便一直在侍候宠妃与思考朝局中度过。
……
正月十六,帖良古惕。
王骥率领十万大军,一路烧杀,已经攻入了也先统治的西瓦剌的腹地。
现在瓦剌被分割成了两部分,西面被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占据,东部被阿剌占据。
阿剌是朱祁钰亲自册封的瓦剌大汗,名正言顺。
也先却不肯承认阿剌,不过也无暇去和阿剌较真。
由于受到了朱祁钰的密令,阿剌也率属下精锐躲得远远的,完全不参与也先和王骥的这场战争。
大明派出的两批使臣,此时李贤与李实正在也先的大营。
而岳正、陈鉴则留在王骥军中。
这又是朱祁钰特意的安排,先让岳正、陈鉴以参赞军务的身份,随着王骥大军捞点军功,积累一下资历。
等也先所部彻底屈服,同意送还太上皇之后,岳正、陈鉴再过去迎驾。
就在王骥大军节节胜利之时,纳哈出作为特使,再次前来求和。
这一回也先是真的受不住了,王骥也不分兵,就这样将大军聚在一起,见草就烧,见人就杀,见牛羊马匹就抢。
十万明军精锐聚在一起,也先想偷袭没有机会,想各个击破更不可能。
任由明军这样烧下去,战马吃什么?牛羊吃什么?
如果牛羊和战马都饿死了,那部族还怎么维系?
再说冬季天寒地冻、食物稀少。战马都瘦了一大圈,在此情况下,瓦剌骑兵根本就没办法和补给充沛的明军精锐正面作战。
而也先所部,实在是熬不到春暖开、水草丰沛的那一天了。
事情变成了死局,穷则思变。
也先的部下们,已经动起了别的心思。
此次纳哈出前来,除了明面上替也先讲和外,再就是替部分瓦剌贵族探听大明方面的口风。
也先之后,由谁继任首领,这需要大明给出明确的态度。
不然大家好容易发动政变,把也先弄下台,然后推举了新的首领。结果大明不承认新首领,还要继续打,那乐子岂不闹大了。难道还要紧接着二次政变,再另推一名新首领?
所以在摒退旁人,只剩下王骥、梁珤、方瑛,以及岳正、陈鉴的情况下,双方开始了最关键的会谈。
纳哈出没见过岳正、陈鉴,便率先向王骥问道:“靖远伯,这两位是?”
王骥回道:“这两位分别是礼部郎中岳正、兵部郎中陈鉴,都是大明天子的亲信近臣,也是奉命前来迎接太上皇的钦差。有全权代表大明皇帝与贵使谈判的资格。”
纳哈出好奇地问道:“那已经到达我部的两位使臣呢,他们不是代表皇帝来谈判的吗?为什么皇帝派出了两支使团?”
王骥解释道:“局势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两位使臣出发的早,后面朝廷有了新的变动,自然会再派出新的使团,前来贯彻皇帝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