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努尔哈赤处处卑躬屈膝,佯装恭顺,但他的迅速崛起和强势扩张的两面三刀的做法,还是引起了明朝不少有识之士的注意。
兵部尚书李化龙在分析建州高城固垒的军事形势后断言:“奴酋狡悍,已非一日。……中国无事,必不轻动。一旦有事,为祸首者,必此人也”。
一语成谶!
一些文武大臣也纷纷上书,建议立马调兵遣将,缴杀努尔哈赤。
不过,这些建议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深藏内宫的万历皇帝丝毫回音。
而朝廷如此消极对待,主要归功于前方总兵官李成梁的阻拦。他反馈努尔哈赤彻底臣服于朝廷,且身体很差一息尚存,根本没有二心也没有能力对抗朝廷,无需小题大做。
知人知面不知心!
1608年的六月,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卸任。李成梁先后两次任总兵官,东征西讨,出师必捷,威震边关。
征战一生的他,此时已是83岁高龄。
当老态龙钟的李成梁从广宁启程回京安享晚年之时,他并没有意识到因为自己的骄纵而养成的猛虎努尔哈赤,已经没有人能HOLD得住了。
他觊觎中原的野心也因为实力的增强而膨胀,并开始显山露水,暴露出他最终的目的:坐上万历皇帝的龙椅!
1609年,实力强劲的努尔哈赤开始大刀阔斧地清除异己。
无论亲疏,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他甚至幽禁了他曾经最亲密的同母兄弟,同甘共苦打天下的舒尔哈齐。
小时候,因为继母对他们十分刻薄,5岁的舒尔哈齐就跟着10岁的努力哈赤深入密林去采摘山货卖钱,以便讨得继母的欢心,能对他们好一点。
然而继母大人是铁石心肠,并不为所动,依然对他们冷如冰霜。
兄弟俩只得离家出走,住到外公王杲家。
这对患难兄弟一直都相依为命,情深意重。
早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舒尔哈齐就是他的左膀右臂,跟随大哥冲锋陷阵,浴血拼杀,屡立战功。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可以说,努尔哈赤打下来的江山,有一半属于舒尔哈齐的功劳。
舒尔哈齐是清朝奠基人中的第二号功臣。
他在臣民中的地位也是仅次于努尔哈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舒尔哈齐也是以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自居的。
各部酋长拜见的时候,两兄弟都是同时受贺,分南北落座。
多年带兵,舒尔哈齐已经拥有了大批名将,成为建州女真第二号实力派。
而在明朝的官方文书中,也往往把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并称为大都督和二都督。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舒尔哈齐首次带领建州女真朝贡使团前往北京进贡。这次的经历使他眼界大开。
他对中原的富饶和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开始对自己屈居在兄长之下千年老二的地位感到不满,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当上建州女真的最高统治者。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舒尔哈齐第二次进北京朝贡,这次的经历更助长了他的野心。
他到达北京后受到了明朝廷热烈而隆重的接待,并被赏赐了丰厚的金银绸缎等礼物。同时,明廷还授予了他都指挥的高级武职。
明朝故意拉拢和收买努尔哈赤的对手及反对者,在两者间进行挑拨离间,以激化彼此的矛盾,“以夷制夷”,防止一家独大,起兵反明。
不明就里的舒尔哈齐感恩于明朝,在政治态度上也越来越倾向于明朝。
随着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拥有了足够的力量与明朝对抗。他对明朝的敌视态度也日益明显,不再假装恭顺。他的下属也时常和明军发生武装冲突。
明朝开始对辽东的局势感到忐忑不安。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廷又起用了被罢免的李成梁,希望他能扭转当时那恶劣的局势。
李成梁上任伊始,就采用了原来对女真各部的分化瓦解政策。
他利用了舒尔哈齐和他兄长的矛盾,大力拉拢他,对他恩礼有加,格外器重。
李成梁甚至让儿子李如柏娶了舒尔哈齐的女儿为妾,使双方关系更为紧密,荣辱与共。
面对明朝的恩宠,舒尔哈齐更加感激。他决心依靠明朝这棵大树,与哥哥争雄,树立自己的女真最高领袖地位。
舒尔哈齐明目张胆地树立个人的权威,分明是对努尔哈赤地位的挑战,两人的关系也日益紧张。在诸贝勒共同参加的会议上,两人常因意见相左而互不相让激烈争吵。
努尔哈赤开始剥夺舒尔哈齐指挥军队的权利,将他排挤出了最高军事领导层。从此舒尔哈齐的地位一落千丈,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他痛感自己与努尔哈赤势难并存。于是,他与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