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瓘遂长舒了一口气。
“杨郎呢?”太皇太后问。
“一只眼睛已经打出来了!”贺拔仁回道。
太皇太后怆然道:“杨郎能做什么,留下他不好吗?”言罢又转向高殷诘问道,“他们这些人意图谋反,欲先杀我二子,再杀我,你为何要放纵他们?”
高殷张了张口,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太皇太后反而痛哭失声,引得几位王公随之垂泪,娄氏哭罢盯着皇太后李氏狠狠道:“怎能让我母子受这汉妇的摆布?”
皇太后李氏跌跪在地,口中称歉,常山王连连叩头。
太皇太后又对皇帝高殷道:“还不去扶起你阿叔?”
高殷咬了咬嘴唇,结结巴巴的挤出一句:“我……我只愿……叔父留我一命,让我……下殿去,那……那些汉臣,任由……叔父处置便是。”
三日之后,太皇太后亲临杨愔的丧礼,用御金做了一双眼球放在杨愔的眼眶之内。
太原长公主远远的望着太皇太后,脑海中响起明女庵内母亲劝她下嫁杨愔时说的那句话,“杨遵彦,尚书右仆射,博学多才,性情温厚……”,嘴角不禁扯出一丝冷笑。
太皇太后娄氏已走到女儿的近前,长公主高泫面无表情的行过君臣大礼。
“请太皇太后准允臣妾去明女庵修行。”
娄氏将女儿扶起,一把揽在怀中,失声痛哭道:“阿泫……家家对不起你……”
高泫轻轻的推开母亲。
“臣妾不修超脱轮回,只修来生不再做你的女儿。”
娄氏缓缓收回了还想拥抱女儿的手,却敛不起划过沧桑面容的泪珠,她那早已冷若寒冰的心,竟忽然间碎裂了一角。
三月戊申,皇帝高殷下诏以常山王高演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
高演护送太皇太后返回晋阳,而所有军国事宜也要随之呈报晋阳,由他亲自裁决处置。
高湛则以京畿大都督之名掌控邺城,稳住政变后动荡的局面,并将高孝瑜荐为侍中,名为侍从皇帝左右,实则监视高殷的一举一动。
孝瓘追随长兄留在了邺城,仍以领左右将军之职戍卫禁中。
这段时间,孝瓘忙于军务,一直住在领军府内。直到辛未日晚间,孝瑜满脸喜色的找到他,令其速速归府。
他不明就里的回到府邸,清操闻讯迎出,看到孝瓘先是一愣,而后长舒口气,眼里竟隐有泪光。
孝瓘还道府中出了什么事,急忙上前问:“怎么了?”
清操拭净了泪,摇头笑道:“没什么,你回来便好。”
掖庭哗变,都城人心惶惶,孝瓘多日不归,音讯全无,清操日坐愁城,未得一日安稳。
“吃过饭吗?快把铠甲换了吧……”清操拉了他往内庭走,到了房中,忽见榻上的五色朝服,七旒冕,禁不住一愣。
“今日吏部送来的。说是明日上水一刻,令史会来府正式宣读诏册。”清操试探着问道,“第下此番立了大功?”
孝瓘自嘲的一笑,“杨遵彦虽为汉臣,却可做到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而他死后,朝政乱作一团,我也不知是立了功还是犯了过。眼前这些,不过是站在胜者这边,得了些实际的好处罢了。”
“我知你心不在此处,但若逆流,自身尚且难保,何谈理想抱负?”清操边解明光甲的带扣,边道,“杨尚书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空有报国之志,经纬之才,步子却走得太急,得罪的人也太多,以至于不能远行。倘能韬光,也不会有今日的下场。”
孝瓘卸了铠甲,摇头叹气道,“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