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彩困惑的倚坐在窗边,静静地,并不言语。
“姑娘可是不舒服,是又头疼了?”宝瓶刚从院外回来,走到门口见阿彩如此,不免低声问。
宝书摇头,她坐在廊下绣手帕,“我也不知,从老夫人处回来后,她就这样了,我问过她,她说就是想要一个人静一静。”
她思忖着,“莫不是想起来什么。”
没等她们商议出个什么结论,阿彩走到了门口,笑盈盈看向她,“宝瓶,你回来了?”
这看着可不像是想起什么了,若是真想起来,定不会这般不稳重。反正明明就是同一个人,内里却是一眼就能看出不同来,宝瓶心道,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她走过去,拿出今早回上官府时,“赶巧我回上官府的的时候,将军的信送进了京,这封是写给姑娘的。”
阿彩眼前一亮,连赵氏让宝瓶一并送来的首饰衣裳都没看,接过信坐在长廊上,读了起来。
阿彩边读边讲,“父亲说我收到信的时候约莫是他写信的第十五日,从收到信的时候开始算起,还有两日,他就能进京了。”
“那不就是后日?”阿彩欢喜不已,“已经三年不见父亲与兄长,终于要见他们了。”她年幼丧母,父亲又是
她接着往下读,“这次回京,还有许家表表姊妹,与许家表兄一道……”
“这可太好了,多少年都没见过表姑娘和表少爷。”宝瓶笑道,这许家的表亲,并不是旁人,是赵氏娘家舅父的子女,从前也在上官家住过一段时日,后来被赵氏的弟弟接到了任上,一晃,已经是很多年不见了。
阿彩有些苦恼,凝眉,“许家表姊妹,我记得,表姐比我大上两个月,表妹比我小上两岁。”
“许家表兄,我却不记得了。”
如何想,她的头脑里都是一片空白,毫无印象。
宝瓶和宝书二人面面相觑,“姑娘,你不记得表少爷了吗?”
阿彩摇头,又捂住了额头,露出痛苦的表情,“想不起来了,一想我就头疼。”
这要从何讲起,宝瓶干脆不讲,“都已经快十年不见了,我们也都想不起来表少爷长什么样子了,小时候,多少亲戚家姑娘少爷寄住在上官家,姑娘不记得一两个也很正常。”
“等他们入了京,自然而然就能见到了。”
“对,再有两日不就能见到了吗?姑娘就别想了。”
二人好一番劝说,又拿来鼻嗅,阿彩方才好些,将这一茬暂时抛在了脑后,继续读信,“父亲还说,大哥和大嫂的一双儿女十分康健,已经会说话认人,已经会喊姑姑。”
读了一通信,阿彩有些心力不济,昏昏沉沉的,半躺在罗床上阖眼叹道:“也不知道我这头疾何时才能好。”时不时地头疼很是让她难受又无力抵抗。
“过些日子肯定就能好,姑娘快睡吧。”宝瓶关好了门,心下怅然,姑娘竟也不记得许家表少爷了。
待到阿彩醒来时,天色已经近黄昏,她睡一觉后倒是还记得她父亲还有两日就能归京的事情,信中的其它信息全都抛在了脑后。
她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就惦记起了沈昭,“夫君怎么还没回来?”
“也不知姑姑与夫君商量什么棘手的事情,为何不与我说。”
“明明就几个时辰没见,我却很想他。”
她不知道,在她睡着时,别院搜寻里搜索怜秋的队伍连她的院子也搜索了一遍,除了她意外的人,都知道别院里有个小戏子消失的无影无踪,现在沈昭正在调查此事。
宝瓶端来茶,“我让小丫头去书房问姑爷是否要回来用晚膳。”
阿彩却站起来,“我去见他好了,他是不是在书房写文章作诗?”她起了身,兴致勃勃地朝着书房走去。
她现在要做什么,总是随心而起。
宝瓶忙跟上去想要拦,“姑娘,眼见着要下雨了,别出门了吧。”
“不过是要下雨,这有什么,走几步也就到了。”阿彩不在乎会不会下雨,又想到了什么,“你拦着我就是不想我去,是不是有事情瞒着我?”
“我如今虽然得了头疾,可我也不是一无是处。”
“有何不能让我知晓的。”
宝瓶叹气,只能跟上去,“还不是怕姑娘吹了风淋了雨会头疼。”
等她们去往书房,一路都是静悄悄的,安静地有些过分。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静谧让宝瓶心里突突的跳了起来。
刚走到书房院外,却见有两位穿着黑玄官袍的男子踏出了院门,他们腰间还悬挂着佩刀,在他们之后,还有两人抬着一块盖着白布的板子,也看不出白布下面遮着什么。
阿彩下意识让过,站在一旁盯着那块白布瞧,她有些好奇白布到底遮盖着何物。
果然宝瓶说中了,天色说变就变,立刻就开始刮起了风,刮得白布翻飞,眼见着就要被吹开,露出遮掩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