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过了郑州,在陇海路一路向西疾驰,车厢里都是穿着国防绿的入伍新兵,上官致远后来才知道这身宽松肥大的军装是87式作训服。
从阳辛镇一起来的十个人只有骆志军坐在另外一个车厢,一路上孟强强不停说笑,不时把带队的上尉逗得哈哈大笑。上官致远坐在靠窗的位置,火车到了洛阳,他朝窗外看了看,心想这可是千年故都洛阳,这可是在历史课本上煜煜生辉的名字,不想在一个夜晚和它不期而遇。洛阳站过后,没多久,到了渑池站。渑池也是有着厚重历史人文的地方,战国末年,风云际会,群雄争锋,赵王和秦王在此会盟,史称渑池会。就这样,上官致远每到一个站点,他都会浮想联翩……上官致远记性也特好,居然把从武汉出发后的站点都记了下来。
半夜时分,火车到了潼关站,上官致远抬起头来,看到站台上有接兵的人员,车厢里一阵骚动,有一批新兵从这里下车了。带队的上尉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动,等下一站下车。火车离开潼关后,在华山脚下一个叫孟塬的小站停了下来。孟强强对上官致远说,我们到了。
下了火车,站台上早有部队的老兵在列队迎接。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大家都上了一辆卡车,暗夜中,远处华山黑魆魆的轮廓变得愈加模糊。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自古有天下奇险第一山之称。
上官致远对华山的最初认知来自那部著名的老电影《智取华山》,他没有想到自己现在在华山脚下成了一名现役军人。上官致远所在部队的前身是王震的三五九旅,曾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都是从老山前线回来的,在老山蹲过猫儿洞。
提起老山、猫儿洞和那场发生在祖国南部边陲的自卫还击战,上官致远并不陌生。其时,上官致远正在上初中,班主任经常在晚自习的读报时间给大家读一些有关自卫还击战的文章,正是这些文章给了上官致远关于老山和猫儿洞最初的印象。当然这种印象是肤浅和抽象的,而如今却接触到当年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下来的英雄。比如,班长告诉他当年以一曲《血染的风采》而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徐良就在这个师另外一个团。
到了军营,军旅生涯算是正式开始了。上官致远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就是每天支持写日记,把自己的军营生活都记录下来。
这天,华阴市华山脚下,某部大礼堂,全体的新兵都在认真听取华阴市党史办公室人员作当年解放军智取华山的英雄事迹报告。做报告的人有的是当年参加过智取华山的战斗英雄。几乎所有的新兵都听得津津有味,礼堂里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此时,上官致远坐在位上不时用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班长陈云海就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以为上官致远在做笔记。其实,上官致远是在写日记,入伍已经有半个多月了,上官致远一直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他正在记录讲得精彩的地方。
部队的生活虽然节奏很紧张,但也松弛有度。新兵刚入伍的头几天是观看部队在老山前线作战的实况录像,慢慢开始进入紧张的军训。每天机械的三大步伐和体能训练基本上把体力消耗得差不多,晚上睡下后还得提防紧急集合。这样一来,上官致远写日记的时间都没有了,于是他在这个空挡里写一下日记。
四班长陈云海这时发现了上官致远有点不对头,因为老战斗英雄讲到自己和战友在华山战役中扣人心弦的地方时,大家都在鼓掌,他还低头写。于是陈班长过去把上官致远的日记没收过来,交给了排长何建光。
听完报告后,新兵都带回营区,上官致远心里有点七上八下地站在队伍里差点听错了口令。这时他听到有人喊他,原来是孟强强,这时上官致远入伍半个月来第一次见到孟强强,没孟强强就在三机连对面的七连。
“立正,稍息,向右转,齐步走!”排长在下达口令,这时他发现排里的藏族战士央布加转反了方向,于是大声说:“央布加,出列!”
“到!”谁知央布加只是大声回答一声仍是跟在队伍的后面往前走。大伙不由偷着笑起来。但排长没有发火。
原来央布加根本就听不懂汉语,他在训练时只能等别人立正稍息或转体的动作做完后再跟着做,所以队列里的他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快了就会错。由于央布加的这种情形会影响排面的协调,班长让原来在队列中间的他站在队列的最后,他个子比排尾的小个子阮小山高多了。
晚上,新兵都集合在阅览室里看《新闻联播》,班长让战士们都蹲在地上看,排长说是练习蹲姿。新闻刚完,上官致远便感到左腿失去了知觉,好像腿已不是自己的一样。上官致远咬着牙,此时他想站起来活动一下,或换成右腿的姿势,可是一抬头主看到排长那虎视眈眈的目光,周围的战友虽然都龇牙咧嘴的,但还是在坚持着,电视早已是看不进去了。他们或许有的在想父母,有的在想昔日的恋人或好友……可不管他们在想什么,有一个想法肯定是一致的,那就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