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三年,给很多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尤其餐饮业,店老板个个日子都不好受。房租、员工工资就已经干倒大批店老板,未来的不确定性、食客数量的锐减以及消费的降级,让那些有实力有底货的店老板也快熬不住了。说白了人都不敢出去了,哪里还有顾客消费?还在坚持的店老板,不是裁员,就是网上外卖,甚至转型做烧烤、做包子、做快餐,一时哀鸣遍野、民生多艰。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一位还在坚持的店老板。
这个店老板与我父亲熟识多年,纵然是业务合作关系,但也多了份情分在里。他呢,明亮亮的光头,一副品茶悠闲、满不在乎的架势,豪情满怀、溢于言表。与我父亲谈业务,总是本着这么多年的认识关系,我父亲说啥基本就是啥,他只抽着烟连连点头,似乎说多了话就是见外。这样的老板,虽然看起来不够精明,但其实挺会做人、会来事,反而能聚人聚财,员工能死心塌地给他干活儿,我父亲业务这边,也会念于情谊主动为他着想让利。所以他餐饮能做几十年、能做规模这么大,跟他的“难得糊涂”,有很大关系。
新冠疫情开始前的几年,每年父亲带我给他店面除四害服务时,不是看见他跟一桌子人吃菜喝酒,就是看见他端坐在茶桌中央,享受着茶香的萦绕,一副快意人生的样子,令我好生羡慕。
疫情开始以后的这三年,他的店也不免遭受了打击,因为主打的聚会宴请,所以顾客少的可怜。比起疫情前的门庭若市、包厢满座,现在就是厨师闲、服务员闲、他也闲的状态,如之奈何?但他这三年一直开店营业,也一直选择我父亲为店里除虫除鼠,在我们众多的餐饮客户名单里,显得格外醒目。
疫情第一年的几次来店服务里,我见到他会跟我父亲继续坐在茶椅上聊聊家常,抱怨几句现在的营业状况,诉说下心中的苦闷、泄泄心中的不快。然后又是一副吸烟吃酒的样子,看来一切不快都可以在吞云吐雾和酒过三巡之后忘掉。
疫情第二年的几次来店服务里,我见到他显得十分焦灼,但依然会跟我父亲坐在茶椅上聊天,主要听我父亲讲述其他饭店的营业状况,以及应对疫情的各种高招。有时听得入迷,还会呵呵笑起来,谈到具体细节时,还会问个清楚明白。看得出来,他想转变破局、力求新生。
疫情第三年的几次来店服务里,我见到他显得十分憔悴苍老,有时我父亲会主动坐到茶椅上找他聊天,他半低着头,似乎像喝醉了酒,除了“嗯”几句回应,剩下就是整天坐在茶椅上一动不动,似乎外界与他无关。忠实的女店经理有时看不下去了,出于礼貌,会像翻译官一样帮他回应我父亲的话,让场面不至于那么尴尬。
三年终于熬过去了,他的店庆幸还在。太不容易了,疫情以后,餐饮的春天应该来到了吧?店老板应该喜上眉梢了吧?店里应该又是门庭若市了吧?可是,老板们真的等到了苦尽甘来吗?
疫情后的第一年有次我们来店服务里,他刚好也在。父亲又主动坐到茶椅上找他聊天,只见他一言不发,只有女店经理撇起嘴、盘着大腿、指手画脚地在抱怨和诉说着营业情况的凄惨。我把视线转向了店老板,他半合着眼、双眼发肿、脸部耷拉、一动不动,痴痴的、呆呆的、怔怔的、空空的。看到他,似乎时间已经静止;看到他,似乎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我没说什么,心里不是滋味,收起装备静静走开了。
这可能不是他一个人的写照,而是很多当时实体店老板的写照。我们生而容易,为何活着却如此艰难?一场大疫,改变了很多人,是摧毁后的新生,还是摧毁后的覆灭?我不得而知。只愿人间烟火气,快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