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处有一小湖泊,湖的东岸,是一处长满杂草的空地。
那空地足有两百亩。
看其地势,只比湖水高约五尺,雨水丰茂的季节便会被湖水覆没,而眼下是十一月份,正是旱季,所以这块地面便露出了地表。
只看地势的话,这里倒确实是个适合安营扎寨之处。
因为这里既有足够大的平地空间,附近又有水源。
这湖水看起来清可见底,水流来自于四周山上的几条涓涓溪流,其中一条,来自于那老者隐居的山间。
安营扎寨,离水源自是越近越方便,毕竟十几万人用水,需少量不低。
这附近农舍稀少,远远望去,偶尔才有一户两户的人家居于山脚之下。
陆世康站在湖泊边的一块椭圆形大石头前,四处看了几眼后,便对身后的几个塘报骑兵道“这倒是个适合隐居之处。”
现在是初冬,山上面光秃秃的,但是山间种了许多桃树,因此可以想见春日桃花盛开的盛景。
在此地,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赏叶,冬可赏月。
在山间居住,又有湖泊可以俯视。
实是一处可以让人有忧忘忧,有愁解愁之地。
不过,就算不在此山隐居,有半刻的悠闲时光也是极惬意的。
所以,陆世康在等着去买钓鱼竿的塘报骑兵归来。
在这山脚下等了约半个时辰,去买钓鱼竿的塘报骑兵方才匆匆赶来,他将钓鱼竿和鱼食交给陆世康,道“镇上人太少,已经没有店铺卖鱼竿了,我是回来路上遇到一个在河边钓鱼的老叟,便多花了些银子,买的他的。”
陆世康接过钓鱼竿和鱼食,将鱼食放好,坐在了湖泊边的一块椭圆形大石头前,将鱼竿放进了湖水里。
“你们猜,这儿能不能钓上来鱼?”陆世康问身后的塘报骑兵们。
“应该可以吧。”身后的其中一个塘报骑兵说道。
“你们且等着看。”陆世康道。
钓鱼竿放到水里半天后,一直未动,一位塘报骑兵疑惑道“怎么,这湖里竟然无鱼?”
他看了眼清可见底的湖水,一头雾水。
他记得那天自己来时,曾经在湖里看到了跳跃出湖面的小鱼。
作为塘报骑兵,他们几个对水源地的选择极为谨慎,每遇一他们认为可安营扎寨的地点,首先会观察水里的鱼儿的情况,若鱼儿在水里自如游来游去,便认为此处水源可以供人使用。
但是,也才一天的功夫,怎么水就会被人做了手脚?
莫非,是那隐者所为?
他正想说什么时,便看到远远的山路上,一位老者骑马而来。
“看,那隐者回来了。”这塘报骑兵指着远方骑马的老者对陆世康道。
陆世康放了鱼竿,对一位塘报骑兵道“将它收好了。我要去会会他了。”
“我们要跟着吗?”
“不需要。“他道。
说着,往山上走去。
赶到山上时,那老者正在自己的舍里喝茶。
看到陆世康进来,老者连忙起身,道“不知哪位贵客光临寒舍,有失远迎。”
陆世康道“今日偶然路过此处,想上来讨个水喝。”
老者道“公子稍等,老朽帮公子沏杯茶去。”
在他出去的时候,陆世康便环顾了一眼他的屋子。
屋子极普通,屋内放着的物什和一般农舍无甚差别,有锄居,农具,各种最平常的生活用品。屋内既无琴棋书画,又无笔墨纸砚等物。
如果不是听塘报骑兵们说这老者是位隐者,只看此屋,你很容易将他归为普通的山民。
然后,老者相貌仙风道骨,却不似是普通的山民。
环顾了片刻后,他便望着窗外,从窗口看去,一朵白云悠然而去。
正端坐时,老者返回,手里端了一只白瓷杯,那白瓷杯看着是普通农户用的那种茶杯,他将茶杯恭敬端着放在桌面上,道“寒舍不常有贵客登门,唯有不起眼的本地茶叶,请公子品尝。”
陆世康道了声谢,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道“我看先生风骨奇特,必不是普通百姓?”
老者捋了捋花白的胡须,道“老朽也曾有过风光无限的日子,只不过后来因家中变故,渐生归隐之心,便找了这么一处清静的所在,了此残生。”
“听先生口音,应不是璃山本地人,不知先生何方人氏?”陆世康手持茶杯说道。
“老朽是雁南城人。”
“雁南城是个好地方,盛产丝绸等物。”陆世康道。
老者脸色微变,道“怎么公子去过雁南城?”
“不曾,只是看过书上写着那儿盛产丝绸等物。”
老者脸色恢复如常,道“公子必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