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上街头,王志山一身湛蓝色制服。
一张转正表格,让江北分局里,走出了年青的王志山。
张兴福对转为正式干部后的王志山,作了一番调整。
调整当天,王志山和李得淼被双双叫到张家善跟前。两人的管片,在张家善的安排好下,作了对调:原先李得淼所管的老城中心街道,划给王志山;李得淼接下王志山手中的两个乡下村公所。
李本兴对此决定提出了异议。城里街道有着乡下不一样的繁华,地处城中心,不说天子脚下,也是分局重心。跟乡下的鸡毛零碎相比,它代表分局颜面,需要的是实力型专管员。王志山明显难担大任。将举足轻重的街道交给王志山,他放心不下。再者说了,街道商铺是各路老板们的惹眼地段,炙手可热,纳税大户聚首,稍有风吹草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新来的王志山接手,不论他是否心智齐全,就凭他乳臭未干,不谙世事,如何挑起大任。一旦有失偏颇,岂不添乱?
争执不下,张兴福最终维持了自己的决定。
张兴福力排众议,要给王志山压担子。
一番交接,由两人骑上单车交往。
李得淼骑车上前,手指街道和商户,比划要移交的地盘和商铺。顺着李得淼指点,一条贯穿南北国道的南北大街,以及人头攒动的振兴街,贯穿小镇东西的新兴片区,一古脑儿,划归王志山管片。
走完管片,两人最终站到了小学校门口。十字路口,南来北往、西通东达的整个老城,一览无余。王志山多了一种从未有多的挑战与刺激。雨后春笋般拨地而起的商铺,在向城外新区扩张,散发着未知的崭新与繁华。与静谧安详的古城相比,新城区满是生机蓬勃,蕴含着无法预知的未来。
一连多天,江北的新旧街区,多了王志山身影。
他走过一家又一家的商铺,检查过商铺的证、照,向商铺老板下了一份《纳税须知》,让老板签字。
对比一身臭汗跑乡下的辛劳,走在城区街头,人累腿不累。
惹眼的新城区繁华地段,在老城南北和东西两路交汇。连排的商铺,点数下来,不多不少,刚好五间。没有正式地名,王志山取名“大五间”。
大五间吸人眼球。商铺经营的成人服装,琳琅满目,新潮而抢手;前来选购的以成人居多,交易火爆,似乎成了时尚与潮流。刚从田地起身的村民们,怀揣钱包,挑一身崭新行头,一套套男士西装和女士时尚服装,装扮一新,一改单一和陈旧,满满的获得感。花钱买下,陡然显现生活的富足,成为炫丽的衣装。
熟悉过后,王志山和大五间老板们来了正面接触。
商铺最大的老板是宁国兴。宁国兴凭借县城打工经历,对服装生意谙熟于心,深谙服装经营之道,在这一年大五间建成招租,公开竞标拿下了端头的两间商铺,一举坐拥大五间商铺首家店铺。
见到王志山,宁国兴收起他的财大气粗,喋喋不休地苦起了穷:
“王师,这年头生意难做。实在是难做,你饶着我点。你别看来的人多,其实看的多、买的少。这个地方房租还不便宜。你看我做这行,想赚点生活费,讨口饭吃,但是吃不饱。都说老板有钱、日子好过,那是人看人不一样、人看人好,一山看着一山高、其实这山只有苦樱桃!你别听人家叫我‘老板’,我们这些老板,穷得像个花子、还不完的债!兜里装的钱,甚至不如打工仔!”
能说会道的宁国兴,让王志山不搭腔,一脸微笑。
与个体户打交道全靠实在。要争夺发言权,得选合适时间、合适地点,以及合适的场景。
宁国兴滔滔不绝之时,王志山说话的机会来了。
几个人影闪过,店里多出了一拨顾客。宁国兴一看来了生意,撇下王志山,招徕起了顾客。
来人大方,话不多说,边砍价边掏钱。一套衣服卖出,宁国兴一时手忙脚乱。眼看生意做成,宁国兴变得没了话,搪塞着,说大清早地,我特意开个张,图个吉利,给了他们最低价,这才早早地,有了这单生意。
碰了头,王志山走了。临走前,王志山给宁国兴甩下话:
“以前定的税,肯定是定少了。整个大五间都得调高点。具体到你家、调多少,等我全部走完调查再说。”
甩下这话,王志山去了下家。
第二家商铺店主名叫刘彦超。他没有宁国兴能说会道,只剩下听王志山说话的份。
只是一听到王志山要调高定税,刘彦超结巴着,说调高点无可厚非,但你得悠着点,别一下子把我们给定高,纳死了。我没有别人家的财大气粗,小家小户的,比不了人家。
刘彦超的实诚,反倒让王志山受用。他拍了拍刘彦超,递给他一份《纳税须知》,让他有空时看看,这是我们的税收宣传。
第三家商铺位于大五间正中,店主陈荣昭。他个头不高,一身宽大的西装将他映衬得短小精瘦。见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