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多心了,好吧。”雁回不想与桂子多说。
桂子还蹲着不走。“你且说说你们干什么了。”
见她非要问到底,雁回无奈地说:“我见到了她父亲送她的东西,心里不快乐。你也别说我了,我知道是自己不对,不是她的过失。你走吧。”
“好好好,我走了。”桂子起身,把秋妈妈也拉开。“咱们都走,让她自己缓缓吧。”
秋妈妈犹豫不想离开,想安慰雁回,又觉得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之前老爷离世时,夫人和小姐母女俩以泪洗面了数月,那些开解宽慰的话,可是说得嚼都嚼烂了。个中滋味,也只能当事人自己品尝。
既然想清静些,那就任她自己想一想。
秋妈妈随着桂子回到外间,让桂子做些打扫,自己默默地给雁回沏了一壶茶,摆在书斋案上。
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中朦胧的自己,雁回有些恍惚。
不应该是这样的。初来乍到,遇到这样的妹妹应是极佳的运气了,好端端的姐妹相处,却被自己弄得如此难堪。
回想起来,到姨母家已过了一整天,并无任何人提起父母亲的事,可见到底是自己多心,故意找些由头来自苦。她也不懂这到底是为什么,但是心中明白,可不能再这样了。
既然已经来了,与其反复想着这是“寄人篱下”必定要受些委屈,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抗拒防备,何不换个态度,好好与人相处呢?倒不指望同姨母和姐妹们能有多亲密无间,只是同样是客,如果自己看不上自己,又每日愁眉苦脸的,不与人言语,做个“闷葫芦”,那主人家又凭什么对你高看一眼?
雁回决定先与瑕儿再亲近些,不仅是因为这个妹妹原本就可爱可亲,值得交往。再考量今早池姨母的样子,瑕儿在场时,她明显温和慈爱多了。如有她亲女儿同进同出,能省去多少尴尬呢。
雁回立刻站了起来,打发桂子去瑕儿那边。“你且帮我问问,今日午饭后,能否过去她房中坐坐。”
见雁回精神大好了些,桂子满口答应着就往外跑。她正盼着多些这样的活计,有理由四处走动,可与家中大小丫鬟们说得上话。如雁回再勤快些与人来往,怕是两三日就能认识全家上下了。这样想着,桂子脚步飞快,几乎是要蹦跳起来。
雁回又来到书斋,找了一张信笺。她想给母亲写信,告诉母亲自己今日的心情,也想让母亲知道,女儿现今可比在家中时有主意多了。
秋妈妈方才沏的茶就在手边,雁回自己斟了一杯,发觉还是温热的,暖意自手头上到心间。
下笔千言,写了大半张纸,雁回想了想,一气把纸揉成一团,笔也搁到一旁。
“这是怎么了?”秋妈妈拿起纸团,展开看了看。她识字不多,但也能读个大概。“这不是挺好的吗?写多一些不妨事的,夫人看了好知晓你情况巨细,叫她心安。”
雁回仍坐在案前,双手托腮。“我看不可。写太多母亲看了容易多心担忧我,你也知道,她是个极心细的。”
“也有道理。”摇摇头,秋妈妈把纸团揉了回去。她也担忧雁回母亲的病情,时常想着。
正在这时,桂子回来了。她脚步匆匆,一进门就大声抱怨:“你骗人,你那妹妹怎么回事,别说见到她了,我只和她的丫鬟说了三句话就被打发走了。”
“啊?”雁回站了起来。“你和我说说。”
桂子还在气头上,带着委屈,不觉有些添油加醋。“我就问了她三句话,你叫什么?我们小姐想来坐坐,午后你们小姐可有空?能不能通报一声?她倒好,对我爱答不理的,只说她小姐屋里不能进人。我不能进也就算了,谁稀罕,她意思是你也不能进吗?”
有点不敢相信,雁回心里凉了半截,犹豫地问桂子:“是哪个丫头呀?她知道你是谁房里的吗?”
“哈!这个地方最好笑。”桂子叉起腰。“我当然说了我是谁呀。但是追问她叫什么,她也不答,还是我把苔花儿叫出来才问到的,她叫粟米,名字可笑人也可笑。”
“名字怕都是主人家起的,她自己也没办法。可是你都说了是我去问,也见到苔花了,为何还会这样?……”
难道她为早上的事情不悦?又或是她其实也只是表面热情,心底里并不在乎这种“打秋风”的穷亲戚?
雁回皱着眉,无意中又捏起那个纸团,在手心里反复抓握着。
愁绪干扰之下,雁回只给母亲略略写了几行字,完全不提一整日来的不安和烦恼,只说过得安好。
秋妈妈在一旁看了,心想,即便不说这些,你光是写三页纸的平安,做母亲的还能猜不到?女儿年纪尚小,去到别人家中,又是初来乍到,如何不叫人日夜惦记着。
她对雁回说:“你平安到了,商人们回程自会把消息带给夫人,过段时日再去信也无妨的。”
午饭还是有人送过来,许是池家的习惯,只有晚饭在一起用。
不见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