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还没越过地平线时莫云就会醒,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今日照旧如此。
莫云睁眼,发现用来支撑的手臂有些酸胀,她从椅子上起身,回头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小乞丐,少年的脸颊仍然泛着不寻常的红,胸口有细微起伏,眼窝不时轻动。
很好,还活着。
小乞丐就是小乞丐,生命力似乎比她军营里那些士兵还要强些。
她透过窗看向外面,湛蓝的空中万里无云,又该是晴天。
恰好适合去一趟济城。
莫云提起枪,拴好马上了路。
她所驻守的尧土关外的营地就在济城外,虽然离城中还有数十里,但比这小坞村还是要近上许多。
济城郡守早在她到此时就向她邀约,只是前几日她没抽出空,今日才算得闲。
两个时辰后,莫云来到济城城门外,厚重的石壁垒成的城墙泛黄,有了些许岁月的痕迹。
进了城直奔西市,马车的速度慢下来,莫云掀开锦帘,路两旁往来赶集的百姓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十年了。
她上次来这里还是十年前。
那时先皇在京受制,节节败退,这座城被敌军踏平,礼崩乐坏,满目疮痍,遍地都是惨死的百姓,尸体暴敛,有的腐败在环城的湖水里,导致瘟疫横行,她跟着母亲随军却被困在此地,险些没走出去。
幸好有那名叫少席玉的孩子,她才勉强活下来。
没想到短短十年,济城已经又成如此繁荣之态。
莫云的思绪被旧事绕远,再回过神来时,车外马的脚步戛然而止,显然是遇见了什么人拦路。
“莫将军!”外头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嗓音。
莫云下了马车,发现一名身着暗红色官服的女人站在面前朝自己抱着拳:“莫将军,您终于来了,小的有失远迎。”
女人看上去约莫三十来岁,身形稍胖,一双弯月牙眼很有亲和力,从她所穿官服的形制来判断,应该就是郡守本人。
只是自己今日只是临时起意进城,城门口进来没几步路,济城郡守竟已得了消息前来迎接,不觉叫她多留意了两眼,终于点头应道:“吴郡守。”
“哎!”女人笑着招呼,“将军请上车,小的给您带路。”说罢她主动上前牵住了莫云的那两匹马。
莫云眼神暗了暗,也没说什么,听她的上了马车。
从西市去往郡守府,路面明显愈发平顺,一路毫不颠簸,不知不觉便到了,接着吴郡守一路引进府去,莫云并没察觉有什么异常。
“将军,我已吩咐人设宴,今日请务必留下,让小的尽一份薄力。”吴郡守亲自为她倒了茶,语气诚恳。
莫云:“不必,今日我来是另有事相求。”
“求字可不敢当。”吴郡守露出一副惶恐的模样,“将军您请吩咐。”
“我想寻一位故人。”
“故人?”
“少席玉,今年应当是十六岁。”
吴郡守皱着眉头思忖许久,最后道:“小的倒是不曾听说过这号人,济城里也没有姓少的大户。”
莫云提起的心一下子又坠下。
她和村长沈黎明的说辞一致。
莫云有些意外,当年看那孩子穿着打扮,应当是富贵人家出生,说是去小坞村投奔亲戚,如今怎么像是凭空消失了。
吴郡守又说:“不过那人若真是济城人,将军大可放心,我即刻命人调来户籍撰录册,往来人员都有记录,只是不知将军与故人是哪一年分开的?”
“我要十年内所有的撰录册。”
“十……十年?”吴郡守吃了一惊,“一年分两册,十年便是二十册,将军可需要小的派人帮您查录?”
“不必,我亲自查。”
*
莫云没有留在郡守府,而是叫吴郡守将二十册户籍撰录册送去了她在营内的军帐,整整两天两夜不眠不休才终于一一看完。
她抬头,揉了揉已经僵硬的后颈,面色却不着痕迹地沉了下去。
没有。
里面找不到关于“少席玉”这三个字的任何记录,而战乱过后那些年,济城受难,迁往周边山中村的人数众多,其中包括小坞村所在记录就有上百条,其中也不包括这个名字。
他,到底去了哪儿?
莫云一筹莫展。
她站起身,双腿微微发麻,习惯性地走动两下后才掀开帐门,发现又到了清晨。
尧土关地形空旷,周围没什么山脉,入目便是耀眼的朝阳,橘灿的暖光直直射入瞳孔,让她不由眯起眼许久才适应。
天亮了,又过去一天。
莫云忽然想起临走前还奄奄一息躺在她床上的小乞丐,两日过去,不知道他可还活着。
想至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