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一和表姐陈羽之间的较量,从她们很小很小的时候便已开始。
小一姥姥这边的大家庭里延续到她这一代,只有三个孩子。舅妈丁素梅家的表哥王子豪,唯一的男孩子,长辈们从不过多拘束,随他顽皮任性着自由成长。
再下面的两个女娃娃,就是陈羽和小一。她们两个相差两岁,小时候都跟个瓷娃娃似的,甜糯可爱,成了全家又娇又宠的一对儿姐妹。一块儿,一块儿长大的同时,长辈们自然而然的便经常将两人推作一团相互比较。
当她俩年纪还小,没上学的时候,家里人聚在一起就谈论着谁更白净、谁更乖巧、谁说话早,谁叫人甜……
入了学,那能比较的方面就更多了:谁这次考试拿的第一多、谁在同年龄段得的成绩好、谁说话得体、谁将来可能在哪个更有出息……
因为,老一辈觉得:三岁看到老。现在及时观察小孩儿的一举一动,也好为以后的教育铺垫打基础。
就这样,两人在比较中慢慢长大,逐渐有了个人意识和脸面荣辱感后,这对表姐妹间暗戳戳的相互较量便也顺理成章。
最初的时候,虽然陈羽一直比小一高两个年级,但两人成绩相差不大,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每逢寒暑假当家里三个孩子聚齐时,王子豪永远是那个最反面的典型案例,当众批评总少不了的,向两个妹妹学习的话塞了一耳朵,就快磨成茧子了。
只是这种女娃受全家追捧和赞誉的局面,从小一上初二的时候,便悄悄发生了改变。
那时候,中学事情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加入了几何类内容,数学也真正进入到了有难度的部分,小一的成绩因为闹不懂这些东西,学习成绩开始陡坡式直线下滑。
初二那年寒假,她的数学成绩第一次将将跨过及格线门槛,班里总成绩排名直接掉到了二十多名。而已上高一的表姐陈羽,依然稳坐班里前三名。
从那年春节聚会开始,一众亲戚便围着小一为她担忧,说什么数学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学科,这才刚刚开始便差到这般地步,若此时基础打不牢靠,只怕以后上重点高中都有困难。
此话一出,小一心底止不住的惊慌害怕,而作为母亲的王月茹更是担心焦虑,当即下了决定:由陈羽帮小一补习数学,尽快打牢基础,将成绩提升上来。
自此以后,每个周末,小一再没了以往的自由,她要赶去姨妈家找陈羽补习数学,一切听陈羽安排。逢上寒暑假期,她更是凄惨,要长驻在姨妈或姥姥家,因为陈羽要兼顾着给她和表哥王子豪一块儿补习功课。
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王子豪不愿意再和两个小姑娘掺和到一块儿了,再说他最大,被一个小他几个月的妹妹天天指着鼻子呵斥,他实在受不了,大闹了好几回,终于结束了他的补课生涯。
最后苦的,只剩小一这一个倒霉蛋,天天做不完的数学题,听不完的训。
陈羽这人天生自带一股傲气,加上脑子确实灵活聪明,所以各学科在她这儿都不是难题。但小一不同,好像天生对数学不敏感,理解起来特别慢,需要耐心细致的一步步拆解清楚并给足时间才能理解。
但,对于每个人接收能力有差异这个问题,显然十几岁的陈羽还没这个意识,她只认为这很多公式和解题步骤多么显而易见啊,怎么讲了N多遍,小一这个榆木脑袋就是不开窍呢?
互相理解不了的两姐妹,长此以往相处下来必然导致一种结果:陈羽耐心全无,整个补习过程,愤怒加暴躁,还有诸多筋疲力尽的无可奈可。
而小一,虽之前一直感激表姐牺牲自己的时间为她补课,但因为长时间听得稀里糊涂,云里雾里。慢慢的,她信心渐失,自我怀疑日盛,自卑与自尊齐涨,开始硬脾气回怼。
这之后,两姐妹的补课现场,就变成了战场。她们像两只昂扬的斗鸡一般,比谁气焰大,比谁嗓门高。结果也很显而易见,这成绩是越补越差,越差越补。
一众亲戚们眼看着小一成绩不上道,还这般冥顽不灵、嘴硬倔强,于是他们口中的夸赞对象逐渐的只剩下了一个陈羽。至于小一,自然成了第一反派,是重点□□对象。
量变引起质量,两姐妹彻底决裂的大冲突,发生在小一初三那年寒假。
依旧是大年初二全家团聚这天,一大早,王月茹便吩咐小一背着书包去姥姥家,说是当天聚会结束后,让她直接去陈羽家补课到开学。理由嘛,很简单,这次期末考试,小一的数学成绩连及格线都没过,分数实在是惨不忍睹。
不过好在,王月茹为了女儿脸面,自始至终没向其他亲戚透漏过小一的数学成绩。
这天午饭后,大人们忙着打麻将聊天,陈羽拉了小一进卧房,要即刻开始补课。自我感觉确实数学成绩太差羞于见人的小一当然没反抗,默默的照做打开了书本。
但,冲突来的非常之快!
当陈羽问到一个非常基本的定理时,小一答的磕磕巴巴,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