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部落,将他们彻底驱离了晋国的北部边境一线。
南北两方面的局势都暂时稳定下来之后,在国都新田操控全局的晋厉公总算可以腾出精力和时间来,筹备发起对‘背盟’秦国的惩罚战争,去好好地教训教训秦桓公这个不长眼的世仇大敌了。
但即使要出兵伐秦,那在名义上也需要一个站得住的理由,以使晋军的此次伐秦之役师出有名。于是,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初,晋厉公以“诸侯之长”的身份,召集了盟友——齐、鲁、宋、卫、郑、曹、邾、滕八国的国君,自己亲自带领他们齐赴雒邑王都,一起朝拜了天子周简王,并向天子陈述了秦国‘无礼背盟、联合狄人欲偷袭晋国’之事,请天子为晋国“主持公道”。
雒邑王都内的周天子,如今基本上就是吉祥物的地位了,不但王室本身的实际实力约等于无,就连天子及王室卿士们日常所需的生活起居费用,都需要由以晋国为首的诸侯们不定期地朝贡(施舍)才能勉强维持;要是得罪了(尚尊奉王室的)诸侯中的实际领头者——晋侯的话,那么天子和王室卿士们以后就连吃饭喝水睡觉都成问题了。
所以,天子周简王绝对不敢得罪强大的晋国,在晋厉公前来雒邑‘朝拜’并上奏‘请天子出面主持公道’的第一时间内,就立即同意了以晋灵公为首的诸侯们所提出的的伐秦“请求”,给晋厉公将要发起的伐秦之役进行了一次‘痛快背书’。
除此之外,周简王还很识趣地补充下达了王命,“委托”晋厉公以“侯伯”(诸侯霸主)的身份,“代天子讨伐不臣”,然后又令王室卿士刘康公、成肃公率“王师”(估计也就一、两千人)出征,“协助”晋军一起讨伐秦国。
就这样,晋厉公具有深意的‘率诸侯朝觐天子’之举,得到了他最满意的结果——天子周简王爽快地表态,支持晋国的伐秦行动,让晋厉公的出兵有了充分的理由;而通过这一次的雒邑之行,晋厉公成功的将王室和周天子也拉到了自己一方,牢牢地掌握了出兵前的宗法、道义、舆论上的制高点。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四月,为了更加掌握战前的舆论高点,晋厉公特别委派晋国大夫吕相(魏相)出使秦国,以递交外交书信的形式,毫不客气地指责秦国‘无故背盟、勾结狄人袭击盟友’,因此晋国在遭受秦国暗地里背叛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和秦国绝交。
吕相递交给秦国国君秦桓公的这份外交书信,又被称为“绝秦书”;这篇文章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外交交往过程中,最为精彩的外交辞令和犀利无比的舆论攻击,开日后战国时期诸纵横家游说言辞之先河;而后世论辩推驳之术,几乎会都溯源到吕相这篇精彩的“与秦绝交书”;吕相,也被后世尊称为‘说客、策士’鼻祖。
被吕相这篇‘颠倒黑白’的绝交书给气得七窍生烟的秦桓公,当即直接命人把吕相给轰出了秦国,然后下令和晋国绝交,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战前的动员,将作战所需的粮草、兵马、器械全部准备到位,预备和将要前来进犯的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开战。
吕相被驱逐出秦国、回到晋国之后,晋厉公马上按照原定计划,调动晋国四军准备伐秦,并以三朝老臣、中军将兼执政大夫栾书任领兵元帅,中军佐荀庚、上军将士燮、上军佐郤锜、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赵旃、新军佐郤至等七卿也全部出动,参与此次伐秦之战。
晋厉公如此大张旗鼓地发动四军之师出征,就是要一举荡平敢于主动挑衅冒犯霸主晋国的秦国,并以此来给其他诸侯一个深刻印象——敢于冒犯霸主者、晋国必击之。
周简王八年(前578年)五月,做好了战前准备的晋军在栾书、荀庚、士燮、郤錡、韩厥、荀罃、赵旃、郤至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从国都新田倾巢而出,西征“破坏盟约、拒不更正”的秦国,晋厉公本人也同时随军出征,亲自参与指挥作战;此次出征,晋厉公的座车由郤氏成员郤縠任车御,栾氏成员栾鍼则任国君的车右。
晋军在晋厉公和栾书等人的统帅下,出征秦国。而晋国的盟友——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等国也听从盟主晋国的指挥,同时出兵参与伐秦;以晋国为首的联军,其人数达到了恐怖的十二万人之多。
伐秦联军会合出发之后,顺利地渡过了大河(黄河),驻军于秦国的麻隧(陕西泾阳);而得知联军已经进入国境后,秦桓公也不甘示弱,亲率五万秦军从国都雍城(陕西凤翔)出发,赶往了麻隧,预备迎战诸侯联军。
晋国联军和秦军在麻隧前线相互对峙了许久,各自都小心翼翼,不敢率先发动进攻。直到在亲自随军监督的晋厉公再三催促之下,联军主帅栾书与晋国诸卿及其他的诸侯才议定了发动进攻的计划。
随即,联军按原计划向泾河对岸的秦军发起了进攻,其中鲁军是第一个渡河的诸侯军队;栾书则用事先准备好的舟船装载着晋军源源不断地渡过泾河,和当面的秦军进行交战。在鲁、晋两国军队的激励之下,其他诸侯的军队也紧随其后、纷纷渡河向秦军发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