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25日,温君则诞生于慕花国的容楚城之中。
他的父亲温子青,是一个极少接触外界纸醉金迷,只会在自己的实验室中搞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家。
母亲的面容只有在梦中,才能被他描蓦出来,
和大多数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大业的人相同,温君则的童年其实也不太美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幸和令人绝望。
而让他感到不愉快的一切,则和当年的远山绪一样,都源自于自己的原生家庭,以及这个充斥着功名利禄与拜金主义的复杂社会所强加于这个原生家庭之上的歧视和偏见。
这样的歧视与偏见,也将会化作锤炼人格与意志的熔炉,让一颗本来脆弱而敏感的心在历经千帆之后变得空前的坚毅与顽强,以至于不会再惧怕任何雨雪风霜
然而,这一熔炉在锤炼人格的过程之中,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本不该属于一名青少年的错误成分.
过早的接受社会上的复杂、阴暗与人性的险恶对于人格的塑造只会弊大于利。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温君则的思想只会在社会阴暗面的客观影响之下产生主观的消极偏移,从而导致本生的嫌恶与悲观厌世等情负面情绪的滋生与反映。
究其根本,这些歧视与偏见的源头,竟只是来源于陵山民族传统的血缘家族观念以及温君则作为温真誉同宗后人的客观事实.
现在可能有人会认为,若仅仅因为一个孩子和某人的亲缘关系,甚至是一点八竿子打不着的遥远联系而对其产生某种偏见,这未免太过于夸张了些。
然而,现实偏偏就正是如此。
陵山民族自古以来就格外在乎血缘关系与家族的传承问题。
在渔猎、游牧一直过渡到农耕文明时期,陵山人民一直保持着聚族而居,举族迁徙的传统。
甚至到近现代,们进入了工业与资本的新时代,也依旧保留看这样已经融入骨血之中的思想观念。
他们的聚落从村庄、小镇变为了公司和集团,但最根本的,以血缘维系的网络却依然存在着。
正是这样看似保守而落后的观念,成为了温君则童年之中一切悲剧的伊始
1939年7月份,年仅9岁的温子青就在战乱的困扰之下,被迫和自己的父母姊妹举家搬迁到陵山国西部的慕花城之后又转到较为平静安逸的容楚城之中。
作为温思广的旁系后代,温子青一族虽然在外界也因身为温氏宗族成员而广受尊重,在集团内部却只是一个常年被边缘化的,几乎可有可无的存在。
在战火纷飞,无止无休的动荡年代,他们几乎得不到家族的半点庇护,只好如同落叶柳絮一般,在时局的风浪之中被动而无奈地随波逐流。
相较于永绪国的远山泽荣来说,温子青这位同为风云人物父亲的先生有着一段还算温情的童年。
虽然身于战火之中,虽然一路异乡漂泊,但作为温氏族人的身份,让他们无论流落到何处都会受到当地百姓尽心竭力的援助。
这也让年幼的子青从小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坚信着人性本真的善良.
毕竟,在乱世的陵山国民心中,温真誉已是一个近乎于神明和救世主的伟大存在。
根植于他们思想中的血缘关联理念让他们对这些流落异乡的温氏亲眷有了一种自发而生的爱屋及乌似的关怀和怜悯。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成长,温子青认为自己所有的同胞都是如春光一般温存和善良,人性的恶,只存在于那些无情践踏祖园领土的侵略者之中。
然而,年轻的子青还不了解,人性的善与恶,是不能简单藉由国境或民族来划分的。
它们只是存在于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之中,片面的善或恶只是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与内心挣扎之后优胜劣汰的显性表达。
1947年,温真誉领导着英勇的陵山军队成功战胜了已处于强弩之末的侵略者,揭开了笼罩于这片土地之上多年的阴霾,带领着苦难中的人民走向了春风和煦的新时代。
到了这时,温氏族亲在四境之内受到的优待与敬重已经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战争结束之后,温子青的母亲本想着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返回他们的故乡恒荣城。
然而,此时的温子青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在容楚城的居所,因为他已经和自己的同班同学韩琳琅谈了很久的恋爱,双方的父母也都知情并且大致同意——陵山国的教育大多是开明而尊重青少年意愿的。
只是,韩琳琅的母亲坚决不同意让自己的独生女远嫁到恒荣城去,尽管她知道,首都的环境和条件都要比容楚城好上许多。
她始终坚信着,自己的女儿不该离开自己,也不该离开居住在容楚城的诸多韩氏亲眷。
她要想尽办法,留住琳琅和她深爱着的那个人。
在温子青一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