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村里多了位俊秀的教书先生。
01
天近暮色,夕阳在远处燃烧出一片血光。梁小六从田埂抄近路回家,听到有人玉米苗后嘀嘀咕咕:
“那么瘦,真不知道怎么活下来的。”
“就是,像副骨头架子,夜里看到要做噩梦的。”
“躺在坟头一点不突兀。”
“可不是么,一身破衣烂衫,陪葬都嫌寒碜。”
“呸呸,瞎说什么。”
她快走几步,问道:“李四叔,你们搁这儿聊啥呢?”
“小六子,”李四叔冲她挤眉弄眼,“你救的那个皮包骨活过来了,快去你三叔屋里看看。”
她扭头就走,听到身后有人埋汰李四:“恁小个娃娃,看到那人再害次病,你等村长跟你拼命……”
小六毕竟人小腿短,等她跑过村头破庙、远远地见着药铺的大门时,围观人群已经散去。
三叔梁旭是村里的大夫,正经出去读过几年书的。药铺后面就是三叔家。
小六跑进三叔家,经年不散的苦涩药味缭绕在厅堂,梁旭坐在小马扎上摇蒲扇,笑眯眯地招呼她:“小六来了,再给你抓两副药带回去?”
没等她炸毛,三嫂就笑着搡了搡三叔,“别吓唬小六。”
又招呼她:“小六,走,跟我去后屋,嫂嫂今天炸了米果,不给你三叔。”
小六冲三叔吐舌头,趾高气昂地登堂入室。
两块米果下肚,梁六的好奇心又起来了。“三嫂嫂,”她问,“那个病人醒了吗?是不特别瘦?他在哪个屋嘞?”
“先吃吧,吃好了告诉你。”
她看出三嫂顾左右而言他,缠人道:“好三嫂,我就看一眼,不给你添乱,也不叫三叔知道。”
三嫂起身往外走,“呆着,哪也不许去。我给你拿下周的药,回去交给你娘。”
“啊——”小六在床上打滚。
撒娇无果,三嫂脚步都不带停。
她梁小六别的不敢说,上房揭瓦一把好手,岂能坐以待毙。
趁三嫂出去拿药,梁六果断翻窗就溜,走之前在厢房仓库搜寻一番,还拐到灶房顺走一把花生米。
村中有片空地,长着两棵双生柏,夏可纳凉,秋能挡风,久而久之成了村里的活动中心。
“阿婆阿爷,吃花生,刚炸好的,可香。”梁六走到一群闲聊的老人中,笑得乖巧,“那病人怎的不在我三叔屋里住啦?”
“在的吧。”
“没有啊,我刚从三叔家出来,每个房我都看了。”
“那就在你家呢,小六,我看见村长把他带走了。”老张头说。
迈进家门的第一步,小六就察觉家中气氛不同往日,肃穆安静。
她在裤腿上蹭了蹭抓过花生米的油手,屏住气往亮灯的正厅走去,扒着窗框往里瞧。还没看出个所以然,就被大哥从身后一把捞起,架在肩上往屋外走。“上哪儿野去了?”
“放我下来,我饿了,要吃饭。”她挣扎。
“吃饭你往正厅跑什么?”
“……”
“满嘴油花,”梁大继续笑话她,“怎么的?在三嫂家没吃饱?”
体力智力双双不敌,梁六不甘心地扭动,恨恨道:“军营怎么还不收假!”
“嘿——梁小六,”梁青原反手打在她屁股上,“人小鬼大,见不得你哥多歇两天?”
在梁家人的严防死守下,梁六只勉强透过窗棂看见一只枯瘦的手和灰扑扑的袖子。在油灯的照映下,那袖子的影在嶙峋见骨的手背上惊慌失措地乱跳。
02
半个月过去,梁六从城里三哥家被放回来。
被强行送走的气早就消得没影,她背着新做的斜挎书包——包里塞着一截半的铅笔,一沓崭新崭新的本子,都是城里的新鲜好玩意,本子皮上有大红字,里面还打了格子——心想着先找谁去炫耀。
她进门时正赶上大哥要归队,大哥在门口同一青年人道别:“某与王生一见如故,如不嫌弃,可在此住下。村中私塾正缺教书先生,斗胆恳请王生大材小用,给这群孩子启蒙开智的机会,见先贤的智慧,也熏陶今人的思想。”
那青年清瘦,一袭长衫挂在身上,风吹过就飘荡,腮边无肉,颧骨高突,头发像刚犁过的麦田,与落难至此的流民并无二致。可他鼻梁挺直,眼神清亮,剑眉斜飞,依稀可见往日的俊秀。身形也笔挺,像株卓然的白杨。只见他犹豫片刻,紧锁的眉头稍稍解开,拱手道:“那恐怕要叨扰些时日了,最少先抵上我欠下的医药费。”
又冲小六笑道:“是小青絮吧?多谢救命之恩,那日多有冲撞,还望海涵。”
他一笑起来便眼波粼粼,温润如水。
这就是那个病人啊。
梁六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