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芹娘问许老太:“娘,您向草滩村那小子打听没?”
“昨晚问两句,说你奶,还有你大伯和堂哥也没回来。”
于芹娘松口气:“那就是还没干完活呢。”
“但愿吧。”
许老太和于芹娘不知道的是,此时许家大房已经坐车从县里往家赶路,他们打完工了,但乘车的人里面并没有“仨有”。
许家真正的老老太正闹着:“停下,我要下车。”
许大伯一边对车夫摆手示意该走走,一边劝说道:“娘,雨好不容易小了些,也是不容易寻到的拉脚车,就这,咱还要靠脚程走几个时辰。您这时候下车,咱咋回去,走几日吗。”
大伯家唯一的小子有书也劝道:“奶,不用惦记三位堂弟,都是大小伙子,又是员外爷家那位庄子主安排的活计,人还能丢了不成?备不住已经到家。”
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老老太越来气。
她能理解果园活计用不了那么多人手,恨不得最后几个名额争抢起来,没有啥危险还挣得多,那能不抢着干吗?
这爷俩指定先可着自己。
那也行。
可你亲侄子和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三位堂弟被分到哪里,一个多月里干的又是什么活计,那都不打听打听不问问的?
然后还唬弄她,见她没说实话只说先回家。
她就以为那仨个大孙已经在城楼口等着,哪里想到人没在。
不用问就知道,老大唬弄她先上车,这就是不想耽误功夫、不想耽误粮食车费,不想陪她再返回去找人。
老老太心里是失望的,她一把年纪给老夫人行礼磕头,伺候给揉腿,图得是啥。
许大伯能看出来老娘动了气,退让一步道:“要是等几日侄儿们还没回家,大不了我再出来找。”
老老太是硬生生忍下那句:这不是亲爹亲兄弟就是不行。
换成是你亲儿,你还会等几日?
可她不能把这话说出来。
自从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再不能像年轻时由着性子发脾气,她还要指望在大儿子家过活。
而被老老太很是惦记的仨大孙,今日也是最后一天帮工。
哥仨还一点儿不怨怪大伯和堂哥抢他们摘果子活。
因为他们仨后来被庄主安排的活计,工钱更多。
许有粮带着最小的弟弟许有银,正替城里两家商户服徭役。
服徭役是这县里老百姓每家必须承担的义务,要为朝廷免费干活。今年安排的任务活就是清理窦渠。除非家里有做官或是秀才以上才会减免。
所以一些富裕人家不愿意让自个儿子干脏活累活就要交钱。一个名额五两银,庄主儿子就是管这方面的小吏。
庄主儿子一个名额收下五两再去找人手顶替,分给真正干活的人一人三两银。
三两啊,还管吃。
而长得高高大大的老三许有仓,寻到的活计比他哥和弟挣得还多。
他是跟着队伍去林子里往下背木头。
别人一趟下来至多能背二三百斤,每日也就往返十多趟背个五六十根木头,他比别人多一倍,还能从天蒙蒙亮一直背到看不清路。
庄头说了,谁干得多挣得就多。
这不嘛,许有仓这趟下来,一边抓起被分得的两个菜团子大口大口吃起来,一边兴冲冲又问计数的管事:“掌柜的,我多少银钱了?”
“你小子,再凑二钱要六两了,你是真能干,我在这里守这么多年都少见。不过,你还是要听叔劝,别太拼命,眼下不觉得啥,那有多少人老了后脊梁骨打弯,还有人闪腰倒炕上再起不来。”
许有仓咧开嘴哈哈笑道:“掌柜的不用担心,我凑够六两就不干了,明日就进城找我二哥和我弟。”
他们哥仨这一趟出来,娘给带来的小二两银,没咋。
还能多出十二两银钱交给娘,娘得多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