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城归来,文藻弟兄随父亲回到内江双桥乡。
之行,极大的开拓了弟兄俩的视野和远见。
革命风起云涌。
荣县起义后,通过捐款上任的新来的县令姓彭,名竹庭。彭竹庭中等个子,满脸横肉,湖南人,好不容易捐了个官,被派到内江县城上任。内江因制糖业发达,决定在这里大捞一笔,以弥补捐官亏欠的费用。他到内江地界的首选之地便是双桥乡,即尧青云的老家。尧青云带领当地袍哥人家举行欢迎仪式。
殊不知,那时的汉安,已有不少同盟会员。吴玉章、喻培伦兄弟、谢绍濂、张善子等,已是同盟会资深盟员。彭竹庭哪里知道,他踏入汉安地界的这一天,就是他政治生涯黑暗的开始。
彭竹庭上任后,除了镇压同盟会会员,更大肆搜刮以龙门镇曾氏家族为首的大户人家家产。不久端方前来剿灭四川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彭竹庭悉心接待,他哪里知道端方会在资州身首异乡呢?端方被杀后,内江民众在同盟会员影响下,揭竿而起,成立内江军政府。作为满清政府一员,军政府自然不会放过彭竹庭,要革他的命。
好在彭竹庭的儿子是同盟会员,大家这才放过他一马。
彭竹庭见势不对,携带300两银元和其他细软以及随身衣物,朝东乡尧青云家附近的奉天寺逃去。
奉天寺位于汉安、普州、荣昌三县交界处。彭县官逃于此,托人向尧青云寻找藏身之处。尧青云得知彭县官已逃到奉天寺,为了避嫌,第二日便叫家丁领着十二岁的文藻提了腊肉、皮蛋给住于寺庙左院的彭县官解决腹中饥饿。
尧青云左右为难,彭竹庭逃到了他这里,如何对待他呢?杀,还是不杀?
内江市双桥乡,这个位于三县交界地的小镇,尧、杨二姓家族在此居住已有两百年。尧家尚武,杨家崇文。至尧青云当家时,尧家不仅有私塾,还拥有糖厂、酒厂、猪粽厂等十余家小厂和作坊,铺面几十个,家丁50人,已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
尧青云虽是清廷武举人,但清末民不聊生的生活现状让这位七尺男儿忧心忡忡。自同盟会在本县秘密成立以来,他便加入其中。参加了“罗泉会议”后,他已积极组织团丁,以期配合同盟军起义。
如今,这上任三个月的彭县官,狼狈不堪地逃到奉天寺,让他一时没了主见。只要别人知道彭县官逃难于此,群情激愤的人非要扒了彭竹庭的皮不可。
彭县官逃到奉天寺来时,尧青云便叫文藻给县官送饭食,其实是想考验文藻,看其对县官逃难一事的看法。
“文藻,你给彭县官送吃的去,他给你说了什么呢?”尧青云问12岁的儿子。
“爹,他问你什么时候去看他?”
“那你怎么说的啊?”
“我说你去外地了,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文藻机敏地回答。
“哦,哈哈,真是我聪明的儿子。”尧青云抚摸着儿子的头,哈哈大笑。随后又问,“你看他像不像坏人啊?”
“不像坏人啊,他笑眯眯的呢。”文藻回答。
“可很多人说他坏得很呢,现在要来找他的麻烦。”尧青云变了一副面孔说。
文藻不再说话,他想,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哪里明白,一个王朝倒下了,另一拨人要革这个县官的命呢。
“爹,我到杨老师那里去画画了。”文藻没等与爹交谈完,便调皮地跑了。
他一溜烟地往山跑,但愿这县官没逃吧,否则自己怎么交待?
天渐渐暗下来,山却越来越陡,他来到一块巨石前宽阔的空地,呜咽的秋风吹得树叶沙沙响,只觉后背一阵发冷。
这里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古将军山”。此刻,文藻仿佛觉得有无数战士的冤魂在向他招唤,吓得他迈不开腿。而不到一华里外的奉天寺外,那盏油灯点亮的小屋,安静得没有一丁点儿声息。几次,他都想放弃前去报信,但救人一命的想法更为强烈。
文藻气喘吁吁地来到奉天寺,一位出家人拦住他,“小施主,你白天不是来过这里吗?天已黑,你来干什么啊?”
“师傅,别管那么多,你带我去那房间。”文藻指了指彭县官居住的寮房。说罢,便径自走了过去。
“彭大人,你不能走。”文藻气喘吁吁地对彭县官说。一介贪官污吏,还想溜?
彭县官与夫人面面相觑。只见夫人面色苍白,不知所措。
“你,你这小孩的,好,我们听你的......”彭县官顿感不妙,为了稳住小文藻,彭县官哄骗文藻回答。然后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文藻。”
“你怎么叫我们不走啊?”彭县官又问。
“我爹问了我很多关于你的事,他还说有很多人要来找你呢?”
“哦,我们知道了。你回去吧。”彭县官假装答应了。
文藻走后,借着月色,彭